第九百九十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十九)保護費還交嗎?

蘇轍、張商英和鄭居中三人在通名聲中,踏進崇政殿的時候,殿中已經站著二文一武了。兩個文的是都軍機使張叔夜和入京述職的海路市舶制置使武好文,武的是同知都軍機司事兼管步兵學堂的王稟。

在武好古離開都軍機使的位置以後,張叔夜和王稟就成了都軍機司的兩位掌門人。其中張叔夜主外,負責和各方面,包括趙佶這位天子打交道。王稟主內,管著都軍機司的日常事務。他們兩人也可以算是早年的樞密院兵學司出身,王稟還全程跟隨慕容忘憂管過兵學司的教學,後來又和高俅、武好古一塊兒參加了“平夏之戰”(平定西夏之戰)。

對於新軍學的一套,兩人本來還是非常了解的。只是最近幾年新軍學變得越來越復雜,加入了大量的算學、形學、測繪、格物學和儒學(主要是天理、實證、理性等等)方面的知識。特別是騎士學院和海軍學堂深受雲台學宮的影響,實際上變成了雲台學宮的專科學院,所傳授的基礎課程和雲台學宮的其它學院是一樣的!

這樣的變化,讓張叔夜和王稟都感到非常的不適應。而且都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甚至存在很大的負面效應。因為騎士學院和海軍學堂出身的武官學識太好,所以都有點恃才傲物,甚至看不起高高在上的文官了。認為文官的學識不如他們,有些脾氣大的還和樞密院或宮中派出的監軍使發生爭執,影響很壞。

順便提一下,在樞密院獲得了監軍之權後,趙佶也沒有放棄內官監軍的制度,而是給監軍禦史和監軍內官劃分了地盤。其中河北軍、海軍、東南六路禁軍由內侍監軍。西北軍、陜西軍、河東軍和京畿軍由樞密院派出監軍使。使兩方面可以互相監督。

另外,樞密院和內廷的監軍使也沒有真的派到“部”一級的禁軍或新軍。因為沒有文官和內侍願意去那麽低級的基層,別說“部”,就是“將”一級也沒人願意去。所以監軍使也就派到了安撫使路和州軍兩級,也不是所有的安撫使路和州軍都有監軍使,只有位於前沿的安撫使路和州軍,還有京畿軍才設置監軍使。

不過騎士學院出身的軍官和文資監軍使之間的沖突,還是讓張叔夜和王稟非常頭疼,這事兒畢竟在挑戰大宋現有政治格局!所以在他們倆執掌都軍機司後,就開始著手清洗騎士學院的生員,不僅將都軍機司中的騎士學院生員清掃一空,而且還將模範新軍中的騎士學院生員逐步清洗,都換成了開封步兵學校的生員。和騎士學院、海軍學堂逐步“精英化”的教學理念相反,王稟主持下的開封步兵學堂則放棄了騎士學院版的課程,然後又在原本的樞密院兵學司的課程基礎上,編纂了一套比較容易掌握的課程,同時將步兵學校的學制從一開始的三年縮短到了兩年。

被清洗下來的騎士學院生員,則以編練騎兵的名義,打發去了河北宣撫司效力。為此張叔夜和王稟還挖空心思想出了一個“在界河產馬之地編練騎兵將”的名目,請旨責成河北宣撫司編練一到兩個騎兵將,作為來日北伐燕雲時候的骨幹。這其中當然也有安撫武好古和界河騎士學院的意思。

這番看似和稀泥,實際上是在制造軍中派系的安排,也讓趙佶感到非常滿意——朝中不僅要異論相攪,軍中也應該有“異論”,這樣才讓人放心啊。

所以張叔夜和王稟也就被趙佶視為心腹之臣了,張叔夜不久之前被賜了進士出身,而王稟的官職也升到了節度留後。

武好文這段時間,則忙著滄州的新治所南皮新城鎮的修建。他的海路帥司被親哥哥架空了,但知滄州事卻是實實在在的。而且他多少也受到武好古的影響,知道滄州要想發展,是離不開工商業的。所以上任之後,就制定了遷移州治去北流黃河和永濟渠(北運河)交匯的南皮縣,並且黃河和永濟渠交匯處修建一座商鎮作為滄州治所的計劃。

同時武好文還利用“備戰”的名義,截留了一部分供給都軍機司的經費,用於在滄州境內修建石板路。自從界河商市開張,再加上朝廷在滄州大量安置騎士莊園,原本地廣人稀,經濟蕭條的滄州就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不僅工商業因為界河商市而繁榮,就連農牧業也因為大量的騎士莊園的出現而得到了大發展。

和傳統的小農經濟相比,騎士莊園因為擁有更多的土地,更加雄厚的資本,還能通過界河商市得到更好的生產工具。而且因為是“職田”的屬性,不需要繳納任何賦稅(職田是朝廷發給官員的薪水的一部分,沒有向職田征稅的),騎士家庭也不需要承擔徭役。所以在競爭力上,明顯就能壓倒本小利薄,還需要承擔沉重賦稅徭役的小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