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盼星星,盼月亮,盼童貫(第2/2頁)

守著太原空城,內無強兵,外無救援,北線的雁門關還面臨遼主耶律延禧親率大軍的壓力。身為河東路宣撫使的王旉如何不感到背上的黑鍋重達千斤?那麽重的黑鍋,他王旉怎麽背得起來?

現在就只能盼著童貫能有點良心,趁著太原城淪陷之前,把河東宣撫使的“鍋”接過去。

這樣王旉就能心安理得的跑路回開封府繼續做官了……

可問題是,童貫也不傻吧?他為什麽要接這個鍋?他這樣的人物,不可能“耳聾眼瞎”,不知道遼人打進井陘關了吧?如果已經知道這事兒了,他只要在路上徘徊幾日,等太原丟了後再接任河東宣撫,不就萬事大吉了?

“大人,還是布置戰守吧!”王棣咬咬牙,“孩兒自作主張,已經將太原府城內的諸將都喚來了。”

“布置戰守?”王旉瞪了兒子一眼,“有兵嗎?有能用的將嗎?陶子禮調任的時候,已經把河東宣撫司中能辦事的軍機都帶走了,留給為父的只有一群混資歷的老禁軍。靠他們守太原?你真當為父是姜子牙再世啊?”

“可是,可是……童道夫要是不來,爹爹的河東宣撫就卸不了,總不能棄城吧?”

“不棄城還能怎麽辦?”王旉急都急死了,一難過,一傷心,實話都出來了,“這事兒要怪就怪太宗皇帝吧!本來好好的太原城在汾河西岸的,放把火把汾河橋一燒,怎麽都能支撐十天半個月。有這點時間,或許還能拉個丁壯,組織萬把團練,在四鄉八野搜羅點吃食。可是他偏偏小心眼,擔心有人據太原造反,非來個水灌火燒的,還把太原新城建在了汾河東岸。這下好了,大宋的忠臣孝子也沒辦法據之以保天命了……童道夫要是再不過來,就只能組織百姓棄城逃亡汾河西岸了!”

其實原本的太原城並不都在汾河西岸,而是夾汾河而立,有東西二城。在武周時期又在汾河水面上架橋,在橋上修建了不少建築,稱之為中城。

如果這座太原城還在,倒是可以據守住西城。有汾河水的遮護,就能暫時擋住遠道而來,沒有舟船的遼軍。只要擋住一段時間,太原城就能得到增援,儲備也會豐厚起來。

可是現在這座始建於西晉的堅城早就沒有了!只有一座位於汾河東岸的小太原,城池雖然堅固,但是四野沒有河流遮護,很容易被圍困。

而且前些日子王旉為了加強雁門一帶的防禦,還從太原城中調出了大量的儲備物資。而各地的夏稅還沒有開始征收,自然也無法補充儲備。

所以太原城一旦被圍,餓上兩三個月也完了!

“大人,不能棄城啊!”王棣搖搖頭,“梁子美可是得了個追奪出身以來文字,永不敘用,海州編管的處分……”

王旉咬咬牙:“海州編管就海州編管……為父去和梁子美作伴吧!”

就在王旉下定決心要遠離官場,去海州城安度余生的時候,一個出人意料的好消息,在第二天下午早傳到了太原城。

童貫加快了行程,正快馬加鞭往太原府來!

“真的嗎?童大官到哪裏了?”

“平遙,今天早上就到平遙了!”王棣說,“童大官昨天晚上連夜趕路,連汾州城都沒去,就直奔平遙!看來明天早上,甚至今天晚上他就能到太原府城了!”

王旉眼淚都快下來了,“沒想到童道夫如此忠於王事,令我輩讀書人慚愧啊!”

他抹了一把眼淚,又問:“遼人到哪兒了?他們打到哪兒了?”

一旁馬上就有機宜報道:“回稟宣帥,遼寇的先鋒昨天晚上就到了壽陽縣城之外。如果遼人繞城而過,先鋒今晚也許就能迫近太原府城了。”

“快快快。”王旉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快去著急諸將到內廳議事,老夫要布置戰守!”

他的話只說了半句,還有半句就是“無論如何,都要堅守到童貫把太原城這個黑鍋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