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再沒有海上之盟了(第2/2頁)

聽了何執中的上報,趙佶眼淚都快下來了。好端端的一個錢多得發黴的太平盛世,怎麽轉眼就有了分崩離析的末世感覺了?

何執中報完了喪,就輪到知樞密院事吳居厚報告了。因為這次宋遼戰爭進行的很不順利,所以朝廷就要找替罪羊,而由武好古一手創立的都軍機司,就當仁不讓的背了黑鍋。在不久前被裁撤,樞密院又一次拿回了調度兵馬的大權。

不過樞密院也不可能給趙佶帶來什麽好消息了。

“陛下,河北、河東兩路宣撫司皆報轄區內團練、義軍蜂起。良莠不齊,多有私築塢堡,盤踞山險、裹挾良民、私征稅款者。還有人公然驅逐朝廷官吏,掠奪官倉,占據縣城。其所作所為,與幽州、河西無異矣!更有甚者,居然還有部分團練首領公然接受了遼國或者幽州軍所授官職!”

武好古好像又給趙佶捅了個不大不小的簍子!他在河北宣撫任上力推的團練,現在出現了失控的跡象。

有不少河北、河東的地主惡霸借著組建團練抗遼的機會,拉起隊伍,盤踞山頭,當起了土皇帝。特別是在宋遼軍事分界線間的太行山脈和呂梁山脈一帶,團練割據現象由為嚴重。

那一帶的主要城市大多被契丹人占領,但是在山區,宋朝的團練則乘機蜂起,占據了宋朝官府退出後的權力真空。各自占山占地,稱霸一方。甚至還有個把心思活絡的團練頭子到處找組織,正經的大宋官府不容他們,他們就去投契丹投幽州。

而耶律延禧和武好古也是來者不拒,空頭官帽子亂撒一通,反正也不給發餉。

趙佶聽完了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人都快崩潰了。可又能怎麽樣?無計可施啊!

他沉默了半晌,才重重的嘆了口氣:“武好古的奏請,朕知道了。”

僅僅是“知道了”,也沒說同意不同意,這事兒就擱置起來了。

海上之盟什麽的,武好古自己去結吧,大宋是不會參與的。反正契丹人現在也知道幽州是“第三方”,河西是“第四方”了。

楊戩明白趙佶的意思,只得行了一禮,就倒退著出了君臣議事的崇政殿。

看到楊戩離開,趙佶又是一聲長嘆:“諸卿,國用之事如何?你們可有應對之法嗎?”

蔡京和何執中互相對視了一眼。現在大宋的軍事改革,可以說是完全失敗了!正是土地和兵役掛鉤的做法,催生出了幽州、河西兩大藩鎮。如果還是原來的雇傭兵制,武好古麾下將近八萬的兵額(包括陸海軍和附屬的都管州的兵力,以及商市的公民兵),一年到頭坐著不動,也得幾百萬上千萬的開銷。武好古怎麽可能養得起?更不必說河西章援那個窮逼了,他有一萬五千個騎士戶啊!

在極限動員的情況下,至少可以拉出三萬騎士正兵和同樣數量的輔兵,六萬大軍,一人雙馬……這樣的兵要朝廷來養,光是十二萬匹戰馬就得幾千萬,六萬馬兵楊在家裏坐著沒有七八百萬也不行啊。

看來祖宗家法,還是不可改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