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共和國的崛起(七)(第2/2頁)

……

“百萬遼兵啊!燕人真個不懼?”

張克公怎麽沒有想到,解開自己心中這個謎團的,竟然是杜文忠十七歲的兒子,正在天津市上小學杜國良。

雖然杜文忠是潛伏在天津市的宋朝特務,但是他的兒子杜國良卻是一個“共和國人”。在天津市讀了蒙學、小學,今年是他讀小學的最後一年,過了除夕就要去考雲台學宮了。結果遇上了百萬胡虜南侵,旅順危急,燕山危急,幽州雖大,卻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了……所以十七歲的杜國良也決心投筆從戎!

“杜大郎,你也要去從軍?為什麽呀?你家不是幽州公民戶啊?”

“世伯有所不知,小侄雖不是公民,但卻無時無刻不想成為公民。所以小侄一定要從軍報國,在沙場上賺一個公民戶出來!”

又一個被武好古蠱惑的好孩子……不過他的話有道理啊!成為公民的要保衛自家占著股份的幽州共和,沒有成為公民的看著眼熱,也想從百萬遼寇身上賺一個公民。

幽州這邊,能不人人思戰嗎?

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幽州男兒,要浪死遼東了!

張克公有點惋惜地看著杜國良。這娃子和他爹不一樣,從小就上進,在天津市的大相國寺小學裏面經常拿第一,雲台學宮應該是穩穩的,怎麽也想要從戰場上賺一個公民戶?

“考上雲台學宮不就是公民了?”

杜文忠在旁解釋道:“犬子是立志要考律學院的,大相國寺小學的先生說了,凡是從軍報國者,是可以論功加分的。”

什麽?科舉這等斯文事情(張克公是承認雲台學宮水準的,所以將考雲台學宮看成科舉),怎麽還可以搞從軍加分?

杜國良一臉肅然地對張克公道:“便是沒有從軍加分,小侄也要挺身而出,保衛共和的!因為小侄是華夏男兒,自幼習武,怎可坐視胡虜南下,神州陸沉?”

“可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張克公搬出了範仲淹勸說想要從軍報國的張載的名言。

杜國良卻道:“此腐儒言爾。聖人以身體之,力行近乎仁。如今胡虜南下,吾等幽州儒者,當以身力行,披堅執銳,殺敵保民,豈可迷於章句而避死乎?”

張克公愣了又愣,這話說的……範仲淹和張載難道是因為怕死才棄武從文,研究儒學的?

……

“遼狗的旗號!”

旅順府,大黑山山城城頭,幾名守軍突然指著遠處地平線上出現的旗幟,大聲呼喊了起來。

大黑山又名老虎山、大和尚山,位於遼東半島南部,主峰高二百余丈,方圓二十余裏,號曰遼南第一山。距離旅順關城,也就是原來的鎮東關長城非常近。從地理上說,此處就是旅順的門戶。

而大黑山山城建於晉代,原名卑沙城,是高句麗統治遼東半島是修建的一座石城。城垣沿大黑山山脊,繞山梁圍峽谷順山勢而建。城墻由大小不等的山石疊砌,非常堅固。

在幽州軍占據遼國的蘇州安復軍之前,大黑山山城早就廢棄多年,不過因為是石城,所以破損的並不嚴重。在知旅順府事黃植生的主持下,幽州軍的工兵和民夫,又對大黑山山城進行了全面的修復和加固,還在大黑山的左右兩翼,修建了旅順府城和東關城。還用石墻將大旅順府城、東關城和大黑山山城連為一體,形成了一道銅墻鐵壁似也的防線。

率部駐守在這道防線上的,則是幽州軍第五將正將柴樅,就是那個早年在界河商市當“看門騎士”時一箭射透杜文忠肩膀的家夥。後來他跟著武好古參加了平夏之戰,回界河商市後又在騎士學院補了課,再後來一直跟武好古混,算是心腹元從。

他得到報告後,馬上從大黑山山城中的衙署中出來,快步上了城頭,舉起望遠筒好一番張望,然後摸著下巴上的大胡子,咧嘴笑道:“直娘賊的,總算是來了,再不來,天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