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共和國的崛起(二十七)既生禧,何生古(第2/2頁)

“我將在遼陽府再建大渤海國!”

大公鼎急道:“東京道的土地以遼陽府為第一,乃是各方覬覦的肥肉,我渤海人可以在遼陽耕種居住,都是大遼天子的恩典。沒有了大遼的庇護,我渤海人憑什麽據有如此肥美的土地?我們渤海人和大遼,其實是一體的!我們即便要背棄大遼,也不能選擇自立,更不能和共和政府聯手,只有投靠女直,才有一線生機!”

大公鼎雖然是過時的人物,但是對於東京道的形勢還是看得很清楚的。渤海人雖然被契丹人看成渤海奴,還被漢人臟官和奸商欺負,但是卻實實在在占有了遼河流域大片的沃土。現在渤海諸右姓大族的興旺,就是這些土地養成的。

而渤海人的人口,可以在被契丹人滅國後連年增長,現在比契丹人還多,靠得也是遼河流域的沃土。

這些沃土,本不屬於渤海人,而是漢人的先民一代一代努力開拓出來的——而漢人,和渤海人一樣是農耕之民,而且他們的人口太多,也太會種地了。

從這個角度而言,渤海人的大敵不是契丹人,而是漢人啊!

所以現在渤海人即便要背叛大遼,也不能自立,更不能和漢人聯手,必須投靠和渤海人同宗的漁獵之民女直人……

要不然,一旦幽州共和政府趕走契丹人,拉攏了顯州馬氏,馬上就會和渤海人翻臉,發兵遼陽府!那麽好的土地,武好古怎麽可能不要?他不要,他手下那麽多騎士、府兵也會逼著他出兵的!

渤海右姓有什麽實力?憑什麽去和幽州共和政府對抗?

大公鼎的這一肚子話也不能當著馬植的面都和高永昌挑明了說。馬植畢竟是漢人……

而高永昌現在正在興頭上,那裏會想那麽許多?他現在已經掌握了渤海部的精銳,又得了不少右姓子弟的支持,還和馬植、阿骨打、武好古等人結盟,遼軍又在旅順會戰中慘敗。現在不就是渤海人大幹一場的機會嗎?自己怎麽就不能大幹一場?

“大王。”高永昌笑著,“某家最後稱您一聲大王了!從今往後,渤海人的前途命運,就要由我高家來執掌了!”

他沖著馬植拱拱手,“仲甫兄,東關城這邊,就有勞了!”

馬植一笑:“盡管去吧,東關城有某家在,大大王,也交給某家照看吧。”

……

馬植和高永昌都要反了!

早在去年除夕之夜,他們倆就下了叛遼造反的決心。

但是造反這事兒,光有決心是不夠的,還得有力量!馬植的實力較強,為了反遼,他準備多年,養了大量的門客家臣,在馬家的奉先軍中遍植親信。對軍隊的掌控力量很強。耶律延禧派來的監軍,毫不費力就被馬植控制了。

可高永昌沒有這樣的力量,控制不住在旅順前線近八萬人的渤海兵。所以就只能借助馬植的力量,讓馬植的軍隊開進東關城,控制住大公鼎,再以大公鼎的名義召集渤海諸將。然後就在東關城內進行清洗!

因為耶律延禧全部的注意力都在遼海冰原戰役,又暈菜了好長一段時間,搞得契丹軍中人心惶惶,所以就給高永昌和馬植逮到機會,將渤海軍中不服從高永昌的力量一網打盡。

不過高永昌也沒打算把八萬渤海兵全都帶上,一來難以掌控,二來也沒有足夠的幹糧。所以他只帶了其中的一半,當然是比較精銳,比較心腹的四萬人。

在大遼天慶三年正月初二下午,開出了東關城,向北直撲70裏開外的遼軍屯糧之所順化城而去。

而馬植則公開在東關城打出反旗,將布署在前線的漢軍全部調往東關城,然後大舉登上大黑山,在大黑山的山坡上設陣,窺視下方旅順府城內及周圍的耶律延禧大軍。

與此同時,旅順關內內的共和軍主力也結束了休整,大舉開出關城,也登上了大黑山。

耶律延禧的十幾萬契丹精銳,一時間陷入了全軍覆沒的危機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