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選舉一個皇上吧(第2/2頁)

商人元老們一個個愁眉苦臉議論著,周圍的功臣元老們臉色也不好看。他們大多是高級騎士家族的代表。

所謂“高級騎士家族”,其實就是一些沒有都管州郡,也沒有豪商背景,但是族長或者族中有人在共和軍中出任高級將領的騎士家族。在軍中任職的族長和族中要人當然不能出任元老,不過被推舉出來當元老的,也都是代表這群高級騎士家族利益的人。

算起來,他們算得上是武好古的腹心了。所以都希望武好古可以稱帝,這樣他們也就不失封侯。有了封侯之位,富貴也就可以傳承下去了。

可武好古偏偏要天下為公!這是什麽意思?不當皇上了?那麽下面的人怎麽封侯?怎麽一代代把富貴傳下去?

想到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富貴,有可能傳承不下去,這些人也開始抱怨起來了。

“……你們天津豪商算好的了,能保住一些元老的位子,不讓當官的欺負就夠了。你們誰家沒有幾百萬?還怕沒有富貴?咱們這些人才頭疼啊!眼看都是開國功臣了!可執政偏偏不肯正大位?咱們怎麽辦?”

“可不是嘛!共和軍不比宋軍,各種油水一大堆,咱們這裏真是清水衙門!制度嚴格,除了戰利品就沒得撈了。要是再沒個功臣,那不是白辛苦了嗎?”

“是啊!執政怎麽就不當皇上呢?”

“他當皇上多好啊!他要當了皇上,咱家至少能有個侯……”

“要不……咱們來個勸進吧!”

不知道是哪位,腦子挺活絡的,居然想到了勸進!

“是啊!”一個元老一拍大腿,“咱們不是可以選舉執政,制定那個法律嗎?那幹脆就開個會,選執政當皇上!”

“皇上也可以選舉嗎?”

“沒說不能啊!咱們又不選別人,就選執政當皇上,有什麽不可以的?”

“也對!那咱們這兒多少人?都有誰支持,有誰反對?看看夠不夠數?”

“是啊,誰反對?有人反對嗎?”

“沒有,咱們都支持……”

……

跑到遼陽府的元老們自說自話在選舉皇上的時候,武好古暫時離開了遼陽府,去了旅順府,迎接泛舟而來的南方大儒。

現在已經是政和三年夏,也就是西歷的1113年了。《天理說》和《實證論》已經傳播了十幾年。距離紀憶帶回西哲經典的時間,也過去了整整五年。

可別以為這個時代西學對儒學的沖擊比不上後世的滿清,滿清擁有完善的理學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抵禦西學的沖擊。

哪怕到了清末風雨飄搖的時代,也還有大儒可以喊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豪言……雖然清末的這位大儒好像搞不清楚什麽是體,什麽是用!

但是北宋末年根本沒有一個變得頑固保守的理學可以用來抵禦西哲。

此時的儒學正處於探索和尋找“工具”以及“世界觀”的時代。

以天理說為基礎的世界觀,加上實證論、理性論、分析論(邏輯論)這些“格物窮理”、“格物致知”的哲學工具,對於一部分想為儒學尋找突破口,以對抗釋、道的大儒而言,根本就是至寶!主動吸收都來不及,談什麽抵抗?

甚至連教主道君皇帝,也用這一套東西來改良道教,推出了邏輯上相當完美的道德宗。

順便提一下,北宋的儒學改良和理學的產生,究其原因,就是為了對抗佛教、道教的思想。

但是儒家始終沒有得到可以“格物窮理”和“格物致知”的哲學工具(儒家不是沒有探索自然的想法,是沒有辦法)。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從佛教和道教中取經,因此才會出現“三教合一”的路線。

正是基於這樣主動尋求突破的歷史背景,這個時空的“西學東漸”發展的極為順利。

雖然絕大部分士大夫仍然反對《天理說》、《理性論》、《實證論》以及《分析論》。但是這些反對者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壓根提不出任何道理。

所以在當下仍然可以稱為大儒,受到武好古邀請的,也只有理性派、實證派、天理教和理學四個學派的鴻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