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存天理,興大遼

共和二年二月,可敦城。

這座塞上名城,差不多位於後世所稱的蒙古高原的中心。依著烏魯古河的支流土兀剌河,周遭水草豐美,是漠北草原上難得的富饒之地。在大遼國征服漠北草原後,就將此地作為了統治草原的根本,築可敦城,設鎮州建安軍。而且還在此地屯軍兩萬,都是從契丹各部落抽調的部落壯士,連戰士帶上家眷一起遷移到此,半牧半兵。而且規定遇有戰事,不得抽調!

也就是說,無論遼國在別的地方打了多大的敗仗,可敦城的兩萬戶屯軍,都是不能動的。

因為這兩萬戶屯軍不能調動,所以在眼下遼國全面崩潰的時候,遠在漠北的可敦城,就成了大遼國最後第二的凈土——耶律大石的七河之地才是最後一塊凈土!

不過七河之地太遠,各地流亡敗逃的契丹貴人不可能跑過去。所以在西京道各地相繼淪陷金國之後,無路可走的契丹貴人,全都匯聚到了可敦城。

隨著流亡匯聚,這座塞上軍城一下子變得喧囂熱鬧起來了。契丹人、奚人、渤海人、漢人、韃靼人……各種民族的人交錯往來。草原上的行商部落也聞訊而至,一隊隊的駱駝,一群群的牛羊不斷的穿城而過。給流亡到此的大遼貴人們送來各種好吃的好耍的,然後賺飽了金銀銅絹,滿意而去。

除了草原上的商人,還有一群來自河西的天理士不知通過什麽途徑,也跑到可敦城來了!還宣稱是奉了耶律大石的命令來傳播天理。

結果就惹到了一群憋了一肚子氣的和尚,雙方又是辯法又是鬥法(拿寶劍和戒刀鬥)的,好不熱鬧。

可敦城內的契丹貴人當然要幫著和尚打壓天理的,可是沒等他們動手逮人。耶律大石的使者就到了!真個打著天理教的萬符旗,還和可敦城內的天理士們關系火熱。

這下契丹貴人們終於相信他們的“救世主”耶律大石真的是個天理信徒!

於是不少準備跟著大石混的契丹貴人,也都紛紛背佛向理,天理教一時風頭大盛起來,而和尚尼姑們全都吃癟落了難。也沒什麽人再供養他們了,甚至還有一種“遼以釋廢”的說法出現了。

將佛教當成了大遼國破的罪魁禍首!

除了一幫和尚尼姑們都灰溜溜的之外,蕭奉先、蕭保先兩兄弟也是灰溜溜的。因為匯聚可敦城的契丹貴人也都把他們兄弟當成了大遼失敗的禍首了。

另外,他們倆還保著耶律延禧的皇後蕭奪裏懶、元妃蕭貴哥,和蕭貴哥為耶律延禧生的兒子秦王耶律定。

這事兒可就有點讓人多心了……現在可敦城和大定府之間的消息早就不通了,誰也不知道大定府的皇上和太後還在不在?

如果大定府的皇上和太後不在了,那麽是不是該讓蕭奪裏懶當太後,讓耶律定當皇上嗎?

可問題是耶律大石是大定府的皇上和太後封的西遼大王……他會擁護蕭奪裏懶和耶律定?他挺好的大王不當,給自己按個皇上再加一個太後有什麽意思?

如果耶律大石不擁護蕭奪裏懶和耶律定,那麽……他還能容蕭家兄妹和耶律定活命嗎?

這事兒,想想都叫人害怕啊!

同樣提心吊膽,但又有些期盼的還有一個耶律淳。如果耶律大石想要另立新君,他好像也是有資格當皇上的……可是耶律大石到底是什麽心思呢?

是黃袍加身,還是人頭落地?

至於城內的其他契丹貴人,也都在期盼耶律大石到來的同時,少不了有些忐忑。

大遼還能恢復嗎?大家夥又何去何從?周國、金國都不好對付!草原上又有許多部落投靠到了金國麾下,以阻蔔、萌古為首,都在對大同府的掠奪中發了一筆橫財。惹得不少草原部落眼紅。

連一向對大遼國恭恭敬敬的韃靼九部,最近也有點蠢蠢欲動……如果不是可敦城這裏有兩萬精銳的屯田兵馬,也許他們早就對可敦城下手了!

整個城市,現在就充滿了一種對前途的迷茫和不安,等著帶著耶律大石的到來。

可敦城西門樓上站著幾個年輕的契丹貴族,都袖著手探頭眺望。突然當中一人蹦得老高:“西遼大王的兵馬到了!往不到邊啊,該有幾十萬人吧?”

一聲喊招來了一群契丹貴人,都上了城墻眺望。果然西門的草原上出現了無邊無際的車馬騎兵,逶迤而來。大遼大王的王旗,七河都護府的萬符軍旗都打了出來。走在前面的是一隊鐵甲騎兵,足足五千騎,人人都披著天竺制造(是西夏工匠吸取了天竺技術後的產品)的鐵甲,騎著波斯駿馬。隊形那個嚴整,絲毫不遜於武好古的騎士。

前幾日就有可敦城放出去的遠攔子馬回來報告,說是見到了西遼大王的鐵騎兵,都是不亞於周國鐵騎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