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富一隅而貧天下

被趙佶點名要去金國出使的武好文,現在並不在開封府呆著,而在老家河南府。

他的官當得沒滋沒味的,所以一有機會就告假請辭。這段時間他爸爸武誠之病了,也不是什麽大病,就是頭暈眼花,估計是太胖了得了高血壓。

武大孝子得了機會,就請假奉老父回河南府將養。趙佶也不為難他,幹脆給他一個提舉上清宮的閑遣,打發回河南府去了。不過卻沒有同意武好德離開開封府,還讓武好德入宮伴讀……

武好文到了河南府後,也不必真的去管上清宮的事情,他又不是道士,管得著道觀?

而他的老爹武誠之其實也沒什麽大病,血壓升高多半也和精神緊張有關系。離開開封府後,心情舒暢了一些,病情也有所緩解。所以也不需要武好文天天在床前伺候著——其實根本用不著武好文這個當孝子的去照顧老爹,他家的仆人上百,還高薪聘請了青城學宮畢業的大夫專門負責瞧病。

所以武好文則趁著清閑四處遊玩起來,也不搞什麽大排場。就是換上儒衫,帶上三五個從人,約上一二個知己,騎上一匹瘦馬,四下裏轉轉,好不自在。

而河南府的嵩陽大書院,則是武好文最喜歡拜訪的去處。和武好文挺談得來的程門弟子邵伯溫,現在就是嵩陽大書院的山長,也就是校長。

這所嵩陽大書院是在嵩陽書院的原址上開設的一所理學高等學府。“大書院”的“大”,在正式的名稱中是沒有的,正式的名稱還叫嵩陽書院。之所以會被人們稱為“大書院”,主要是這所書院教授的課程,除了傳統的儒學之外,還有理學、律學、兵學、算學、音律、史學等等。課程的設置和新式大學仿佛,所以就被人稱為“大書院”了。

這所嵩陽書院也和青城學宮、辟雍學宮、格致大書院、上海文理書院、郁州島雲台學宮、武學學宮一樣,是朝廷的國子監認可的“大學”。而且還可以接受“進士生”的進修——現在可以接受進士“進修”的大學已經從最開始的辟雍學宮增加到了辟雍、青城、嵩陽三所大學,進修的時間也縮短到了一年。

而位於河南府登封縣的嵩陽書院則是最受新科進士喜歡的大學,不僅因為嵩陽書院位於風景秀麗的嵩山腳下,距離登封縣城又不遠,生活比較舒適。還因為這所大學是“半新半舊”的路數,和青城學宮(青城學宮屬於理性派)的以新學為主是不一樣的。而且學風也比較輕松,進士生翹課去遊山訪友也沒人過問。

對於沒有多少新學功底的進士,這所大學傳授的課程既能讓他們了解新學、開拓視野,又不會讓他們在新學上面耗費太多的精力——其實進士及第的好男兒大多上了點年紀,又急著做官,哪有心思深入去學新學?所以嵩陽書院的課程對他們而言才是最合適的。

另外,嵩陽書院對理性派、實證派是持批評態度的,也不過分重視自然哲學和“軍事體育”,也符合傳統儒生的胃口。

漸漸的,嵩陽書院這所半新半舊的高等學府在傳統文官中的口碑也就起來了。成了可以和雲台、格致、青城這些一流新式大學分庭抗禮的學府了。

政和五年(1115年)正好是大比之年,又一批東華門外唱名的好漢來了嵩陽書院。有時候會在書院講課的武好文,同其中的幾人也很談得來,似乎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早年的自己。

今天和武好文一同從嵩陽書院出來往伊川書院去洛陽城外的上青宮一遊的這二位,就是武好文新結交的知己。一位是政和五年天下大魁的何栗。另一位就厲害了,江寧府人士,姓秦名檜字會之。

從嵩陽書院出來,打少室山和太室山之間的峽谷通過,就進入了洛陽盆地。官道兩邊都是大片的麥田,其間還散布著一些建築都很破舊的村落。

幾個人終於來到了一處不知名的草市子,就在一條頗為清澈的小河邊上,河岸垂柳依依,已經是枝繁葉茂,輕風徐過,水波微興,很有一點韻味。草市的占地並不小,路口幾個吃食地方,甚至有二層“高樓”。但是武好文等人到來的時候,卻處處顯得蕭條。

市中沒有幾處鋪子還開著張,販貨的商人全是無精打采的。看見武好文幾人,就知道是嵩陽書院的才子,也不上去招呼。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販賣的貨物,是才子們看不上的。

武好文、何栗、秦檜下了馬,就在草市中行走。想尋一間還開著張的酒樓吃點東西。走了一會兒,忽聽見有人在爭執。

幾人循聲望去,只見一間販賣雜貨的鋪子前,正有幾個挑著擔子的農人,在和雜貨鋪裏面的掌櫃理論。

“麻布250文,生絲一緡錢。”掌櫃有氣無力的說著。

“什麽!”挑著擔子的農人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時間又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