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高麗行台省

“北高麗也有七八百萬畝的耕地,用來種黃米,一年也有兩千萬石,民六公四,也有八百萬石了。分一半給拓俊京,你們金國也能得到四百萬石。這怎麽就不要了?”

元首宮中,武好古正和完顏希尹一邊吃飯,一邊談論著北高麗問題。

通過吳延寵、吳四昭父子,武好古的大周政權對高麗國的情況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

這個國家,原來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窮。北高麗有大約七八百萬畝的耕地,其中三分之一是水田,主要在開京、海州、平壤一帶。

南高麗比北高麗更加富裕,耕地面積在一千萬畝以上,水田占一半。而且南高麗夏天的氣候比較溫暖,適合水稻生長,價值就更高了。

不過由於高麗國內的生產組織模式非常落後,仍然停留在莊園經濟的層次上。國家的土地基本由貴族、寺廟掌握,形成了一個個規模龐大,內部可以自給自足的莊園。農民則被置於部曲農奴的地位,生產積極性不高,而且也缺乏先進的生產工具。使得農業生產力非常落後,雖然擁有一千多萬畝土地,但是產出並不高。

而且高麗國朝廷也沒啥辦法從貴族莊園那裏征收到太多的貢賦,因此一直就個窮逼朝廷。

完顏希尹喝了一口酒中仙,苦笑著說:“元首有所不知,我大金國是行部曲制的。封的是人口,不是土地。現在北高麗的人口差不多都搜刮一空了,只有平壤附近還給拓俊京留了點人。什麽七八百萬畝耕地,壓根沒有人種啊!而且有地耕種又能如何?還能把黃米運到大同、臨潢不成?隔那麽老遠,運過去也不劃算啊。我大金,還是得向貴國買糧度荒年啊!”

武好古點了點頭,心說:北高麗的人口讓金國刮走也好。這樣北高麗西海岸一帶,除了海州之外就基本空出來了。至少有五百萬畝土地可以分配……按照一戶五十畝,可以分配給十萬戶漢人移民。

這幾年大宋境內大部分州郡都有些蕭條,有不少農人背井離鄉去了幾大商市謀生。招募十萬戶移民,應該有點可能性吧?

有了十萬戶漢人,北高麗沿海就能發展起來了!

至於南高麗,就交給馬植去統治吧。他的人馬在延邊府一帶也真是挺苦的,去南高麗當老爺吧。

不過高麗大王是不能給馬植的。執政府和元老院比較一致的意見,就是將高麗國變成大周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附庸國。

而武好古的意思,則是在高麗國的土地上設立一個直轄府和一個行台省。

高麗國的西京平壤府、開京和海州一帶,合在一起設立一個平壤府,由周國執政府直轄。

其余部分則設立一個高麗行台省,由馬植擔任總督。

所謂行台省,意思就是尚書台(省)、中書省臨時在外設置的分支機構,可以總管軍政。起源於魏晉,一直到唐朝都曾經設置過類似的機構。

到了宋朝,因為奉行守內虛外,自然不會設立權力很大的行台省了。不過大周共和國卻存在設立行台省的必要。

因為大周共和國不僅是一個跨進資本主義門檻的共和國,同時還是一個進入了大航海時代的殖民帝國。

周國一方面擁有小而富庶的本土,容易進行良好的管制。一方面則擁有遙遠的殖民地,難以進行精細化的管理。

所以就必須要對本土和殖民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

一開始被用來管理殖民地的,則是一種擁有特殊權限的府。不過到了共和二年,為了區別特殊的府和普通的府。共和國執政府提出來行台省的概念,準備將安東府改為安東行台省,安南府改為安南行台省。

而高麗南方距離天津市也比較遠,不大容易治理。而且南高麗人口也多,雖然漢化程度蠻高的,但畢竟立國好幾百年,想一口吞了也不容易。

所以就有必要設立一個權限比較高的行台省,再讓馬植這個勢力頗大的軍閥帶著三萬戶部下去入主高麗行台省。

想到這裏,武好古又問:“大金既然退出,那麽我國進入北高麗如何?”

完顏希尹笑著:“咱們金國既然退出,自然管不了誰進去了。只是拓俊京是我大金的朋友……我們大金也不好意思看著他被人給殺了。而且我大金的西京道還沒有緩過勁兒來,明春恐怕要鬧饑荒啊。”

“哦。”武好古心說:朋友不就是用來出賣的嗎?

“拓俊京一族,我國盡可能保全。”武好古說,“另外,我國再送給貴國三十萬石面粉,以幫助貴國西京道度荒。”

完顏希尹笑了起來,“那就多謝了!另外,我國還有一個要求。希望貴國可以把郭藥師所部從通州遷走。”

“遷移郭藥師?”武好古有些奇怪,“郭藥師和貴國的關系不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