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漢修墻,宋歲幣,周築壘(第2/2頁)

“就因為多山嗎?”

“也不全是因為多山。”武義勇說,“還因為高麗國自成一體已經數百年,而且國中豪強林立,壁塢遍地,類似後漢兩晉。即便我軍可以捕殺尹彥純,打掉南高麗的朝廷。想要悉數平定數以千計的壁塢,只怕要耗時數年。”

還真是頭頭是道啊!

聽了武義勇的一番分析,武好古也覺得這場高麗之戰可能沒有自己相信的那麽容易打了。

因為現在的高麗明面上學大宋,也有科舉,也宣稱重文輕武。可骨子裏面還是東漢兩京的那一套,搞得是士族、莊園、部曲,再加上山谷林立的地形,特別容易搞壁塢式的割據!

而高麗朝廷的王權,向來只在西部沿海的平原管用。往東而去,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山谷,都在望族豪強的控制中。也許有上千個壁塢山寨等著周軍去打破!

如果周國出兵的目的僅僅是扶植一個聽話的高麗的朝廷,不去觸犯這群高麗國封建土豪的底線,也許可以很快結束戰爭。

但是這一回武好古要的結果是滅國!高麗國現在是最虛弱的時候了,如果再不能吞並,那麽以後就更困難了。

“勇兒,可有破敵良策?”武好古問。

武義勇道:“沒有良策,只有呆仗。幸好高麗國雖然多山,卻沒有天險。而且三面環水,運輸還算方便。大軍只需從三京、全州、羅州,以及南方的釜州出擊,步步為營,堡壘推進。耗數年之時,當能克竟全功。”

步步為營,堡壘推進……其實就是用周國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堡壘去替代高麗封疆主義的堡壘!

雖然費時費力,但是效果還是很有保證的。

“這是你的想法,還是總軍機司的計劃?”武好古笑著問。

“這是騎士學院裏面教的,估計總軍機司也會用這個方法。”武義勇笑了笑,回答道,“占地盤就得築堡修城,把咱們的騎士戶、府兵戶撒出去,鎮壓住敵國的險要之地,只有這樣才能鞏固持久啊!”

武好古點了點頭。的確是這個辦法!自己建立的共和國是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路數,而且資本主義主要存在於大城市和海外貿易。在廣大的鄉村地區,只能依靠半封建的軍事公民進行統治。

而各種各樣的堡壘,就是大周統治的象征了!

當然了,堡壘的時代,對於大周共和軍而言,其實已經過去了。

因為大周共和軍已經跨入了熱兵器時代!雖然沒有裝備火槍,但是已經開始廣泛運用青銅火炮。

除了棱堡,普通的堡壘在共和軍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所以高麗之戰並不難打,只是比較費時……看來武好古必須在高麗國呆一段時間,處理騎士戶、府兵戶的安置問題了——這次是在真正的敵國安置軍事公民,有點夏君夷民的意思。所以怎麽安排就是個學問了。

算上馬植的三萬戶,大周最多能在高麗半島上擺五萬戶軍事公民。安置百戶一塢的標準,差不多能有五百個壁塢。這麽多壁塢,不能都擺在西部沿海,那樣沒有意義,得往東布署,層層疊疊推過去,一直推到高麗國西海岸!

……

就在武好古規劃著要在高麗半島過冬的時候,他的老朋友阿骨打卻幹了一件出乎所有人預料的事情!

阿骨打的五萬大軍(指正兵的數量)突然向東挺進,出現在了用沙袋和夯土臨時壘砌起來的,位於鴛鴦濼旁的棱堡燕子堡以西的草原上。

五萬正兵,加上隨行的阿裏喜,總兵力將近十萬!

女真滿萬不可敵啊!現在一下來了十萬,簡直無邊無際,布滿了整個草原,怎不叫人膽戰心驚?

而擋在這十萬金兵前方的燕子堡,僅僅是一座便造的中型棱堡。棱堡中還堆放著大量的草料和糧食、腌肉還有奶制品——這座堡壘不僅是大周國在壩上草原的象征,而且還是一處前線補給中心。儲備著足夠供應數萬大軍幾個月所需的補給物資。另外,堡壘內部的面積不小,完全可以屯駐一整個騎兵師!

不過現在駐紮其中的,僅僅只有王彥、李孝忠指揮的兩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營,總兵力不過2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