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阿骨打超狡猾的(第2/2頁)

其中黑文韜也是禦前騎士出身,跟著高俅、武好古參加過對西夏的戰爭,創立朔方軍的時候他就是正將。在童貫離開之前,就被提拔當了兵馬都總管兼經略安撫副使。

而陸謙更是跟隨童貫多年的老部下,也在童貫的關照下平步青雲,現在的朔方軍將領中的二號人物了。

現在朔方軍的兩大軍頭,都沒在朔方路的治所朔方城呆著,而是和童貫一塊兒到了北方的朔州城。

同時,朔方軍五將新軍(朔方軍原本只有四將新軍,最近擴充了一將)中的四將,也全都集中到了朔州。

根據童貫的計劃朔方軍的主力將會和靈州軍、涼軍在黑山城會師。組成一個由六到七萬人馬組成的主力兵團,然後再等待耶律大石的西遼軍抵達。

西遼軍號稱四十萬眾!實際上是把不能作戰的家眷、奴隸都算了進去。不過可以引弓出陣的兵馬也不下八萬人。

在大會師後,各方就將集中起十四五萬人的大軍,比金國的十二三萬人馬(包括阻蔔)還多一點。就有了西進決戰的本錢。

這阿骨打是不世名將,童貫、章理、耶律大石三人也不是傻瓜。

他們才不會在完成會師前,單獨去和阿骨打會戰呢!

不過童貫雖然不傻,但是趙佶的一道聖旨,卻讓童貫陷入了兩難——趙佶不允許童貫的朔方軍和高堯卿的靈州軍參加涼國、西遼的軍事行動。

至少在金國敗象畢露前不許參加!

而少了朔方軍和靈州軍的30000兵馬,章理和耶律大石最多只能拿出12萬人,同阿骨打不相上下。

而且耶律大石的八萬大軍遠遠不如朔方軍、靈州軍那麽精銳,很難充當主力……

所以得到了趙佶的旨意後,童貫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就在童貫猶豫是否要違旨進軍的時候,朔方軍真正的長官,朔方路經略安撫使王安中奉旨抵達了朔州軍中。而且還給童貫帶來金兵敗績和東進的“可靠消息”。

王安中和武好文同一科高中進士,之前還入過蘇軾門下,是武好古的師兄弟。不過他沒跟著武好古“叛宋”,而是入了蘇轍、蘇遲的門下。

成了個“由舊而新”的人物——跟著蘇轍混得時候是舊黨,跟著蘇遲混得的時候又是新黨“周務派”了。

現在蘇遲、蘇適、蘇遜這哥仨都在泉州丁憂(蘇轍在夏季去世了),紀憶去了交趾國,張叔夜、張克公也相繼外放。本來在當中書舍人的王安中也跟著倒黴,被派到朔方當了安撫使。

可王安中哪懂什麽軍事?他雖然是蘇門弟子,可是他一直都是文官,沒有軍事經驗。所以就只能上面說什麽是什麽了……

“宣帥,官家和蔡太師的意思是靜觀,且看周金二國分個死活,不必在金人背後捅上一刀。”

在童貫的節堂之中,相貌儒雅,舉止之中,自帶著幾分風流的王安中,正皺著眉頭,說著他不在行的軍務。

“帥司,如果咱和高家軍不跟進,河西軍、西遼軍就孤單了。萬一他們也打了退堂鼓,那咱們又會孤單……”

開口說話的是黑文韜,四十來歲的軍漢,早先是西軍的小將,後來在兵學司三年,再後來當了騎士,又是戎馬倥傯,軍事經驗豐富無比。只是沾染了靈州軍、河西軍的跋扈脾氣,不把外行文官太當回事兒。

王安中有些不快的瞥了黑文韜一眼,“這是官家和蔡太師的意思,你難道認為官家和蔡太師錯了?”

黑文韜哼哼了一聲:“軍務之事最講實際,是非對錯,在戰場上自見分曉。如今朔方、靈州的三萬大軍都在朔州……若有閃失,就是西北震動!”

“怎麽會有閃失?”王安中臉色已經有點難看了,“金國新敗,又急於救援臨潢府,西京道一帶只有阻蔔兵馬維持。以河西、西遼的十二萬大軍還打不過區區阻蔔?”

“戰場上的事情,情願牛刀殺雞,也不可掉以輕心……”

“澤之!”童貫喚著黑文韜的字號,“不可如此無狀!軍中大事,自有咱家和王帥司議之,你是武將,只管廝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