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發鈔權之戰(第2/2頁)

張熙載比他純良一點,搖搖頭道:“大宋官家才三十多啊,春秋鼎盛,沒個二三十年的不可能駕崩。”

武好古點點頭,“把鄆王挪到海州並不是為了分裂大宋,只是為了把京東商市變成一個半獨立的自治市。”

“元首,這對咱們有什麽好處?”張熙載問。

武好古笑道:“可以方便大宋的人口和錢財流出,主要是方便大宋的人口流出。”

米友仁問:“人口流去哪兒?”

武好古笑了笑:“流到咱們在高麗半島、蝦夷大島、呂宋島、琉球中山島和安南府的地盤去啊。中原本就困苦,又加上錢引風波,男耕女織的日子可是越來越難過了。日子難過了,才有人會往外跑啊!要都和燕地、遼地一般,誰肯不遠萬裏出去謀個活路?”

現在的大周國已經擁有風帆戰列艦,自然可以進入遠海殖民的時代。

雖然“真理級”還是航速較慢,不適合遠航的硬帆船。但是仍然足以制霸美馬六甲以東的海上!

而新一代的“軟帆高速戰列艦”也早就開始立項設計,幾年之內肯定可以首航。

而鑄炮的技術也在不斷完善。不僅火炮的質量越來越好,重量相對變輕(相同的口徑下),而且產量也越來越高。

兩家炮廠的年產量總和,去年已經超過了500門!

有了這樣的產量,裝備多層火炮甲板的大型風帆戰列艦就不怕沒有火炮可用了。

而“軟帆高速戰列艦”的出現不僅可以強化周國的海上霸權,也為遠海探險和殖民地開拓奠定了基礎。

此外,利用渤海右姓開拓蝦夷島的計劃,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高永福帶著幾千戶大約兩三萬渤海人,陸陸續續被海運去了蝦夷島。

在蝦夷島南部和本州島隔海相望的一處大型海灣中尋找到了一片沿海的平地,建立了稱為“渤海館”的殖民據點。還利益蝦夷島上豐富的木材資源修建了大量木堡,用於抵抗蝦夷人的攻擊。

又在木堡的護衛下,開墾出大量的黑土地(蝦夷島上也有黑土地),建立了名為“鯨港”的漁業和商貿港口,還發展起了捕鯨業。

日本海被稱為鯨海,此時擁有豐富的鯨魚資源,不僅可以獲取大量的肉類,還能得到昂貴的鯨魚油。

所以有那麽幾條漢人漁商經營的捕鯨船在釜山和鯨港兩地往來。

不過蝦夷島的開發也就到此為止了!島上隨處可見的黑土地,取之不盡的森林資源和附近海洋中成群結隊的鯨魚,也沒有辦法吸引到更多的移民。

至於對蝦夷島以東的探險,雖然在武好古的推動下早就有了計劃。但是探索到的島嶼又能有多少價值?哪怕島上到處都有可供獵取的毛皮動物,恐怕也吸引不到幾個捕獵者。

就算再更進一步,發現了新大陸,也未必能有人願意去那裏當殖民者吧?

而在溫暖的南方,周國的海軍依托安南府,也開辟出了許多分基地。在呂宋島、占婆、婆羅洲等地,都建立了據點。

另外,同時向大宋和大周稱臣的南洋都護府這些年也發展得不錯。

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已經把大半個爪哇島控制在手中了。

但是南洋都護府也遇上了同樣的人口危機——地盤有了,漢人人口卻不足。

饒是開出了去了就白給水田100畝的優厚條件,也沒辦法招到多少移民。

而沒有多少人願意向遠海殖民地遷移的原因,當然是眼下的日子還過得下去。日子過得下去,誰願意跑那麽老遠?

如果是遼河沿岸、高麗和安南這種“熟地”也就罷了,總有想換種活法的人願意去一試。

可是飄洋過海去遠方,那可是生死未蔔啊!

著眼於暴富的商人也許不怕遙遠,可是只圖個安穩的農夫,恐怕就沒什麽動力了。

所以在武好古看來,現在席卷中原的“錢引蕭條”,倒是個不錯的機會。

“元暉。”武好古道,“聽說紀憶有可能宣麻,他的眼界開闊,應該知道蕭條是開拓遠海的機會。可以和他商定個辦法……如果有可能,再多建立幾個外海的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