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維新變法裱糊(二)

開封府,兩府宰執的人事大調整已經完成。

今日政事堂的集議,便以新就任的首相,集賢院大學士何執中為首。

天子依舊不朝,宰輔們例行公事一般的在垂拱殿向著空空如也的禦座行禮後,便一起聚集在政事堂,共議今日要處置的重要政事和國家未來的大政方針。

“太府寺稻田務上了最新的京畿清查隱田的賬冊,一共查出隱田三千多頃,另有田稅不一的田產五千余頃!真是觸目驚心啊!”何執中高坐在蔡京曾經坐過的中廳正位,將太府寺轉來的燙手的奏報,當先拿在了手中,“何栗還奏報說,京畿之地,兼並盛行,民間田土百之九十七八,皆歸豪門。逾九成農戶,無寸尺之田土,以淪為客戶。余下之農戶,大多也只有幾畝薄田,不足以糊口,還得租種紳田。他還說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不知諸位有何看法?”

次相紀憶輕輕轉動著手中的茶盞,語氣凝重地說:“何文縝言之有理,我朝兼並之風,的確過頭了。”

這些天來,紀憶努力將自己打扮成了個“進步派”,和復古黨人交往甚密,還為復古六君子中還沒有授官的四人保舉官身,一副要大用復古黨的姿態。搞得首相何執中也是一頭霧水——紀憶可是有名的“俗吏”,得官以來都在為利奔走,自家也是富豪巨紳,名下的田產在如今的官員中排名絕對數一數二,裝什麽清高啊?

何執中眉頭大皺道:“憶之,不抑兼並是國家祖制慣例,如果驟然改易,只怕要惹得士林震蕩,天下不安啊!”

“太宰所言甚是。不過如今小民困苦,有不少已經做了流民,也不能不想點辦法。不如先將京畿路清查出的三千多頃分給京畿路無田無地的赤貧農民吧,以使之安居吧。”

什麽!?

給貧民分田!?

這回不是何執中大吃一驚,連幾個“新黨”或者叫“維新黨”的宰執也狠吃了一驚。

剛剛從西北返回的童貫拈著僅有的胡須道:“按照何文縝所奏,清田所得的地產應該授予府兵,一戶給30畝。三千多頃可以授一萬多戶。那可就是一萬多兵丁啊!”

紀憶笑了笑:“開封府左近的30畝田土能養一戶府兵了?道夫兄莫開玩笑了。開封府左近幾乎都是旱田,根本也不肥沃。除非是附廓的菜田還能多賺點錢財。否則一畝之田,便是努力耕種,平均所得不過就是一石數鬥,一百余斤而已。30畝田能得多少?不過40余石。一石能得幾錢?如何能供養一兵?而且好家業也禁不住子孫多啊!現在授田30畝,過個十幾二十年就分三份了,還養什麽兵啊?”

30畝旱田養一兵的確是不夠的。在燕地,武好古以150畝旱田養一兵,足足多了四倍!

而且周國是初興的共和國,和松松垮垮的宋國不一樣。周國正處於“其興也勃焉”的時候,高舉天下為公的大旗,又是公民,又是議會的,上上下下都比較認真,比較齊心。

所以能夠嚴格貫徹職田長子(其實是一子)繼承制。可以保證150畝(在黑土地上是100畝)府兵的田莊不會被析產繼承。

同時也能保證收回無力服役的非終身公民的田莊——擁有終身公民地位的府兵可以終身享有田莊,如果不能服役,則需繳納稅賦。如果身有傷殘(必須是從軍負傷),則可以免繳稅賦。

不過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府兵們只要有繼承人可以服役,都不會享受這項免役待遇。

因為終身公民的繼承人只有臨時公民的身份,待遇下降了一大截啊。他們必須積累年功、戰功才能晉升,所以得早點服役才能保證晉升到終身公民。

如果能累功晉升成為軍官,哪怕是最低級的軍官,也能從府兵階層變成騎士階層,所得到的授田可就一下增加十幾倍了!

即使不能成為騎士,軍功也可以用來兌換豐厚的賞金。

考慮到周國共和軍在對外戰爭中勝利的概率,從軍肯定比坐在家裏面啃老劃算……

而宋朝這邊情況完全不一樣,西北那邊200畝的授田府兵(西北的田太差,200畝遠遠比不上燕地的150畝,但是比開封府的30畝要好多了)傳到現在才多少年?又有多少西軍、朔方軍的授田府兵在典賣田產(府兵職田理論上不能轉讓)了?

府兵在軍頭將門勢力很大的西北都保不住田產,在豪門親貴雲集的開封府左近就更別想了。

所以紀憶並沒有完全采納復古六君子的建議,而是提出了一個在政治上更加正確的分田方法——將查到的隱田分給無地貧民!

武好古要是知道這事兒,說不定也會認為紀憶的靈魂也來自後世——多半還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

“憶之,你打算給京畿路的赤貧農民分多少田?”張克公皺著眉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