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維新變法裱糊(五)(第2/2頁)

一想到這道繞不過去的坎兒,紀大相公就有點腦仁疼了。因為他非常清楚,只要科舉不廢,新政人才在官場上就沒有什麽上升通道可言。而官場的中上層只要被傳統的科舉出身的文官把持,新政就會阻力重重!

可是要廢科舉而大用新人,紀憶也是不敢的——這可是同全天下讀書人為敵的事情啊!

而且現在新式學堂的數量非常有限。如果不算軍學,整個大宋的高等新式學堂只有區區幾所,而且除了青城學宮之外,都集中在京東、上海兩家商市之中。

而和新式大學配套的新式書院,同樣集中在開封府和沿海幾大商市之中。而新式大學的課程又和傳統的儒家教育大相徑庭,沒有讀過新式書院的儒生根本沒法上大學。

如果廢科舉而用新學,至少在新式教育普及前,天下三百數十州的寒門士子,就沒有上升之途了!

真要這麽個搞法,沿海商市是滿意了,可天下三百數十州就該揭竿而起了……

……

兩府集議還在進行的時候,武好文和武好德兩兄弟,聯袂步入了崇政殿。

崇政殿中還有一隊父子,便是大宋官家趙佶和剛剛改封東海郡王的趙楷。

趙楷和趙佶長得很像,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而且很有才氣。

無論是騎馬射箭還是書畫琴棋,不管是儒家經典還是新式學問,全都有所涉獵,在許多方面還堪稱天才。如果由他繼承趙佶的皇位,那麽趙佶的“古今帝王才藝第一”的地位,恐怕就得讓給兒子趙楷了。

等武好文、武好德兄弟行過揖拜之禮,趙佶就笑著招呼二人落座。

這個待遇可真是有點特殊了,武好文好歹也是重臣,他現在是東海相,正奉大夫,龍圖閣直學士。地位相當於尚書和九卿,在官家跟前賜個座也沒什麽。可武好德不過是個東海郡王府伴讀,儒林郎,而且還沒有進士出身。怎麽也賜了座?

不過武好德卻一點也不覺得不妥,他早就習慣這種特殊的寵愛了……

趙佶溫言問武好德道:“好德,你二哥和你說過擔當送親副使的事情了?”

他給武好德安排了一個送親副使的臨時差遣,職責是送慶德公主出嫁,而送親正使則是東海郡王趙楷。

蘇東坡的長子,現任的郁州雲台學宮司業蘇邁也會同行,不過他的臨時差遣是和親使,職責是替東海郡王趙楷和武好古的女兒武美娘保媒。

至於東海相武好文,則受命東去建立東海國——別看東海國的地盤很小,差不多就是一縣之地。但是人口眾多,經濟繁榮,地理位置又特別要緊。而且東海國還是實證派、理性派思想的起源之地,又是和天津市並駕齊驅的資本主義萌芽之地,一度還是宋朝官場鬥爭失敗者的流浪之地。

因此東海國不僅有迥異於大宋絕大部分地區的,接近於資本主義的經濟,而且還有相當自由的思想。

所以武好文這個東海相可不容易當好!

“陛下,臣已經知道要陪東海王去天津了。”武好德和趙佶非常熟悉,說話的時候一點都不緊張。

趙佶點點頭,又問武好文道:“聽說你那侄女有些不尋常,同開封府的大家閨秀很不一樣,倒和易安居士有點像?”

“陛下過譽了,美娘的才氣如何可以和易安居士相比?”武好文笑道,“不過她和我朝官宦人家的閨女的確不大一樣……這也是天津的風氣感染,只要到了東海國,好生管教,還是可以改過來的。”

趙佶笑了笑,不置可否。他可不相信武好文能管住武好古的女兒……他想了想,又道:“武卿,東海國事務繁雜,也迥異天下三百數十州。你去了以後,一定要妥善處置,不可貿然行事。另外,東海國中有雲台、格致兩所大學,還有新式書院、學院落幹,新學人才濟濟。你一定要善加任用!所以朕就不給東海國多派老舊官吏了,國中的官職,就緊著雲台、格致的才子學士吧。”

趙佶這個君雖然有點昏,但他也是新學到巨頭。所以也知道新學才子在官場上蹉跎,怨言日多。可是大宋的基石畢竟是科舉士大夫!因此設立東海國在趙佶看來,就成了給新學學士安排出路的機會了……給個官養起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