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共和國的煩惱

開封府人少了,天津市的人卻多了。

人多了應該是好事兒。天津市又不像開封府那樣,位於土地貧瘠,交通也不算方便的中原,只能依靠日益破敗的漕運體系從外地調糧,因此難以維持過多的人口。而不得不用“高房價”等手段進行限制。

天津市就位於渤海灣,一條界河穿城而過,直通大海。通過海運,天津市可以得到充足而且廉價的遼糧,也就根本不存在食品供應上的問題。

而且天津周圍的土地也足夠多,別說上百萬人的大都市,就是再多十倍也不是問題。

所以天津市從界河商市的時代開始,就不必為人口膨脹的問題而操心。

不過到了共和十一年春的時候,大周共和國的元首武義久卻有點為人多發愁了。

不是整個天津市的人口太多,而是他的元首宮外,共和廣場上的人口太多了……足足有幾萬人,從正月開始就聚集在那裏,遲遲不肯離開,還搭起了帳篷,露宿街頭。還有些人在那裏向過路的天津市民乞討。更有甚者,天津市的犯罪率也因為他們的到來而陡然提升了。

哦,這些人並不是來天津市要飯的。如果是那樣,武義久倒不頭疼了。

雖然大周共和國的執政府不怎麽關心地方救災,但是現在正好有黃河、淮河和運河大工要辦。以工代賑什麽的,還是有的。

而且天津市的市政所和商會會組織救濟貧民的活動。什麽捐衣啊,什麽施粥啊,什麽濟老院,什麽孤慈院等等的。真要在天津這個地方餓死了,還真不大容易。

另外,天津市各種各樣的就業機會也多,多到了永遠可以讓所有的求職者都找到工作的地步!

當然了,人人都可以找到的,絕不是讓人滿意的工作。而是海商的水手,特許貿易商會的打手之類的工作。

此外,去海外爪哇國、南洋省當農場主的機會,總是存在的,就看你是不是真的到了在大周國內活不下去的地步了。

所以武義久很想下一道命令,讓海軍陸戰團派人過來把共和廣場上的那些人統統抓走,然後扔到爪哇島上去。

但是他不能這樣幹,因為廣場上的那些人,都是河北、京東各州府失了土地的士大夫組織到天津市抗議請願的……抗議請願,可是大周共和國平民的權力,哪怕武大元首本人,也是不可以剝奪的。

況且武義久剛剛借著宋周戰爭勝利的東風,第二次當選元首——這是他自己的第一個任期。現在任期剛剛開始,總不能幹出破壞《共和約法》的事情來吧?

“爹爹,咱們是不是對這些平民太客氣了?”

站在元首宮的打開的玻璃窗前,看著外面廣場上亂糟糟的場面,武義久有些懷疑的問自己的老爹武好古。

“怎麽?”武好古笑著,“你想修改《約法》嗎?”

平民請願上書的權力來源於《約法》,如果再要往上追溯,則是大宋朝廷賦予臣民的權力。宋朝的平民百姓,也是可以上書言事,可以向官府請願,可以敲登聞鼓向天子請願的。

而制訂《共和國約法》的那一屆元老,都認為大周共和國是比大宋更進步的國家,當然不能在賦予公民權力的同時,剝奪平民請願上書的權力。

但是這一次的平民請願,顯然是有點無理取鬧……

武義久搖搖頭,道:“修改《約法》是不妥的……畢竟咱們的公民是可以代降的,如果現在剝奪平民的權力,不少公民也會不滿。如果發生公民請願,麻煩就更大了。”

公民……是包括軍事公民的!

大周共和國對兵器的管理很松,所以許多軍事公民都擁有軍用武器!

“可是他們的請願會持續到什麽時候?”武義久眉頭皺著。“這都快兩個月了,一點散去的意思都沒有。”

武好古搖了搖頭,“不好說,畢竟咱們奪了人家的土地,還不許他們抗議請願?也許會一直鬧到咱們完成土地分配吧?這樣他們沒了希望,應該會自己散去的。而且到時候河工也大起了,工作機會更多,農人們都去賺錢了,鄉紳也就無可奈何了。”

讓步是不可能的……讓了步,幾十萬等待土地的軍事公民怎麽辦?

讓了步,修黃河,修淮河的經費從哪裏來?

武好古說著話,將一份科舉考試的卷子放在了武義久的桌子上——他今天是來看禮部會試及第的考卷的。

大周共和國執政府基本上還是講信用的。

說好了“不抑兼並,實行科舉”,就會認真執行。

只是共和國執政府只對河東許了諾——用這兩個諾言換取了河東地主士大夫的支持,為河東軍團的快速推進奠定了群眾基礎。

但是河北、京東、京西北、京畿這些地方沒有理由沾河東的光。

所以現在大周共和國的禮部就會河東舉子舉行了單獨的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