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金帳汗國

時局的飛速變遷,真是讓人有點目不暇接,一個轉折接著另一個轉折,讓身處時局之中的人們緊張得有點喘不過氣來。

失去中原,遷都長安後的西宋,本來在這場“三國殺”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

可是轉眼之間,就因為銳意改革,一下子掃清了大宋開國一百多年來的那種沉郁之氣。

到了靖康二年春天的時候,不僅關中平原完成了清田土改,陜西沿邊幾路的土地整理也全部完成,漢中盆地也同樣完成了土改。光是在長安的朝廷直轄的陜西、四川,就出現了多達25萬的騎士、府兵戶!

另外,一度有分離傾向的荊楚地盤,也因為趙楷在江寧稱帝,而不得不倒向了趙桓。

這下長安方面可以支配的軍戶,一下子增加到了33萬戶!

這個數目雖然只有周國的一半左右,但是也足以碾壓東宋、西涼和金國了。

在這種情況下,長安的樞密院和兵部並沒有選擇東進攻打東宋,因為那樣會打破三國均勢,搞不好再次引發一場中原大戰。

所以長安的樞密院和兵部依舊將北進攻打金國當成了階段性目標。

雖然金國現在的地盤並不大,也談不上富庶。但是對剛剛從困難中恢復過來的西宋而言,無疑是一把不錯的磨刀石。

只有把刀子磨好了,才能去試探一下中原的風向。

而磨刀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拿金國練練手,看看完成授田的軍戶兵到底有多強的戰鬥力?

另一個目的,當然就是以一場外戰來整合內部。也就是將荊楚軍、關中軍和陜西邊軍三股力量擰成一團。

為此,西宋兵部在過去幾個月中,一直在和荊楚軍團方面進行交涉——荊楚、關中和陜西邊軍之間的關系真的有點復雜。並不是三個獨立的軍閥集團。因為他們的中堅力量都來自開封的武學學宮。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他們又不是完全一體的。

至少目前還不是一體的!

所以西宋兵部和樞密院就想通過一場戰爭,將三方面完全團結起來。

底下的各方面的交涉,到了靖康二年正月的時候,基本上就達成了一致。

陜西邊軍和關中軍基本融合,而荊楚軍則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可以擁有自己的荊楚軍經略安撫制置司,帥司由襄陽王出任。

此外,荊楚軍還會自設荊楚營田司,負責管理荊楚地區的軍戶田莊事宜。

不過荊楚軍不會設立獨立的軍校,而是會同關中軍、陜西邊軍共用一個華山講武堂——武學學宮遷入關中後改名講武堂,並且將校址設立在華山腳下,史稱“華山講武堂”。

關中軍戶、陜西邊軍軍戶和荊楚軍戶的子弟,都可以投考華山講武堂。畢業後則會“就近任職”,也就是說會從各種所屬的系統開始做軍官。一步步晉升。

而兵部、樞密院和講武堂的軍官,則會從三大系統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抽調。

另外,每次國戰,都必須由三方面的軍隊同時參加。但是戰場距離誰近,誰就出主力。

原則上,陜西邊軍(包括朔方軍)負責北線、西線。荊楚軍打東線、南線。關中軍負責中原戰場。

這一次北進,就是三大系統的第一次協同。

為了確保北進必勝,樞密院和兵部總共從三大系統中抽調了7個師的兵力。其中荊楚軍提供了1個師(師帥嶽飛)、關中軍提供了2個師(師帥分別是張俊、王德)、陜西邊軍提供4個師(師帥分別是姚平仲、王淵、種彥崇、張中孚)。

此外,靈州高堯康和西涼章理也會出兵助戰,兩方面合力提供一個騎兵師。

也就是說,這次用於北上伐金的總兵力就是8個師,大約就是十萬八千人。配備的火炮超過了120門,火槍近3000支!

實在是一支實力強悍的大軍!

不過由於用兵的地點在河套草原,所以還必須動員大批的民夫。

好在在金國和阻蔔人入侵朔方路的時候,有大量的朔方民眾逃到了統萬城。

而統萬城內,也儲存著朔方路屯田多年的積蓄,足夠支持一場北進作戰了。

在完成了部隊的組織、調度和強化訓練之後。在西宋靖康元年四月初一,出任北伐軍主帥兼朔方路經略安撫制置使的曲端,在延州大集眾將,誓師北伐,擺出了一舉而底定河套陰山之地的架勢!

……

陰山腳下,順義城。

比起西宋此時在延州匯集大軍,人馬往來穿梭的熱鬧景象。斯時斯地,這個北地雄城,卻是說不出的冷清淒涼。

面對咄咄逼人的西宋,此時的金國已經失去了抵抗的勇氣,更沒有背水一戰的決心。

他們之所以不願戰,不敢戰,除了西宋軍隊的強大,就是因為完顏宗弼從天津市帶回了好消息。

大周共和國將會允許他們西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