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蒙古-波斯帝國(第2/3頁)

西歷1214年8月16日,從小亞細亞和大不裏士急匆匆趕來的10萬西遼大軍,在拉伊南郊展開決戰。

在這場拉伊會戰中,直魯古擺出了傳統的大方陣。

也就是以契丹人組成的長槍陣為“城垣”,掩護手持火槍的近衛軍進行射擊,同時再以大量的火炮進行遠程射擊,用騎兵掩護大陣的側後。

這種類似於“西班牙方陣”的打法,是過去幾十年中戰爭的標準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防禦一方總是占有一定的優勢,而先發起進攻的一方總是吃虧。所以戰爭往往是從沒完沒了的炮擊開始,直到其中一方無法忍受炮火的殺傷,主動發起進攻為止。

不過鐵木真卻采取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打法。

他首先派出自己的騎兵進行迂回佯攻,假裝要攻擊遼軍的側後。目的是引誘遼軍的騎兵出擊,然後蒙古騎兵就假裝敗退,將遼軍的騎兵從戰場上引開。

然後鐵木真就派出了自己的王牌怯薛軍他派出了自己的怯薛軍——這是效法大石近衛軍所組建的精銳部隊!每一名戰士也要掌握包括火槍射擊、近戰肉搏、騎馬射箭、騎馬沖擊在內的多項技能。

20000名怯薛軍戰士組成了一個個橫隊,展開了一個可以從三面包圍遼人的大正面。怯薛軍們手持著火繩槍,在己方炮火的掩護下,頂著一波波射來的遼軍的火炮前進。一直逼到了遼軍方陣的40步開外,然後開火射擊。

由於蒙古怯薛軍擺出的正面較寬,陣型也更加密集,因此可以投入射擊的火力也就更猛。而依附在一個個長槍方陣周圍的大石近衛軍的因為陣形較為散亂,也沒有組成橫隊,無法發揮最大的火力。結果在火槍對射中損失慘重!

看到近衛軍損失慘重的直魯古馬上命令長槍隊沖擊。

而鐵木真的怯薛軍見狀則立即後退,將遼軍的長槍兵引向了一大片樹林。

樹林當然不是長槍方陣發揮威力的地方。遼軍的長槍兵也沒蠢到這種程度。大石近衛軍準備沖入樹林和蒙古怯薛軍肉搏的時候。一隊蒙古人的騎兵不知怎麽就擺脫了契丹騎兵的糾纏,反身殺回了戰場,向直魯古所在的中軍發起了沖擊。

護衛在直魯古身邊的大石近衛軍被沖了個措手不及,只好護著直魯古轉移。

這本來也沒什麽,直魯古只需要轉移一下就能繼續指揮了。

可是本陣的移動卻給士氣不高的契丹長槍兵造成了恐慌。

就在這時,之前退入樹林的怯薛軍突然推著十幾門青銅炮出現在了樹林的邊緣!

隨著一陣陣轟鳴,密集的霰彈將前沿的近衛軍和契丹長槍兵一排排的打倒。怯薛軍火槍兵們也返身回到了火線,用火槍進行射擊。

契丹長槍兵瞬間崩潰,如大海退潮一般向後卷去。正在轉移本陣的直魯古被這一幕驚嚇到了,盲目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災難頓時降臨在了契丹人的頭上,10萬大軍,全線崩潰!

拉伊一戰之後,除了大不裏士和阿巴丹島(屬於阿瓦士府,位於阿拉伯河上,島上建有港口、商市和城堡)之外,整個波斯很快就落入了鐵木真的手中。

就在大石帝國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的時候,在中亞的碎葉府,遠征的宋軍則陷入了補給不足的困境之中。

西宋軍隊這次是萬裏遠征!從兵力投放的距離而言,絕對是一個奇跡了!

可是再怎麽奇,西宋軍依舊是一支農耕民族的軍隊,不可能像遊牧民族一樣,驅趕牛羊隨軍。

所以支持大軍西征的,實際上高昌藩王和疏勒藩王在伊犁河谷經營的軍屯。

伊犁河古位於高昌、疏勒兩藩領地的中間,所以就由兩個藩鎮共同占有了。

也幸虧是趙桓用了分封藩王的辦法鎮守邊陲西域,而藩王們又封了郡王、縣公、亭侯,分別帶上一定數目的軍戶和罪徒在水草還算豐美的地盤上築城開墾。總算用七八十年時間,把伊犁河谷這種位於華夏文明邊陲的地方經營起來了。

可是得到開發的伊犁河谷地區,距離碎葉府也有一千多裏地。

千裏運糧,素來是兵家大忌,況且伊犁河谷的屯糧也有限。不可能供給20萬大軍太長時間。

本來以為可以在西涼重鎮碎葉府得到補給,可是蒙古人卻將整個碎葉府摧殘成了焦土廢墟。

不僅如此,蒙古人的小股騎兵還在碎葉府周圍活動,伺機打擊宋軍的後勤線。

雖然宋軍主帥郭寶玉手中也有王牌,就是“打靶秀才”和“打靶舉人”,讓他們跟隨斥候騎兵活動,可以給蒙古的小股騎兵造成一定的傷亡。

但是對蒙古騎兵的打擊也不可能變為實實在在的補給,而蒙古人的主力又總不露面(其實早就不在中亞了)。沒有尋獲蒙古主力的郭寶玉也不敢繼續冒進向費爾幹納盆地挺進——他畢竟肩負著20萬大軍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