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兩宋聯盟(第3/3頁)

也就是說,平均一個東宋農戶就擁有40畝土地,而且大部分是水田。

如果一戶農民擁有全都是水田,而且都用來種植稻谷。按照一季六石計算,40畝水田可以收獲240石水稻,打成白米也有160-170石。

而東宋的米價又高,一石白米在農村的收購價起碼也要一塊半銀幣。160石白米至少能賣出240塊銀幣。因此大部分農戶都有足夠的財力購買提升產量的鳥糞、糧種和優質農具。

順便一提,這個東宋帝國主義的農業表面上看著是很風光的。鄉村那是一片安逸的田園風情,沒有多少收租放高利貸的大地主,貧下中農也幾乎絕跡,大都是一家一戶幾十畝的富農。而且農稅極低,一戶富農一年輕輕松松的就能賺上200兩銀子,生活遠比城市中的無產階級舒服。

但是風光的表面下面,其實也存在著危機。

危機就是東宋的富農“太懶”了,過分依賴良種、鳥糞和優質農具以及灌溉設施。對於沒有辦法灌溉的坡地基本沒有人去開墾——開墾那個幹嘛?多累啊?而且也沒那麽多勞動力。一共就1000萬戶農民,頂天有2000萬個壯勞力,4億畝地都種得勉強,哪有力氣開梯田?

可糧食不夠怎麽辦?

有殖民地啊!進口就是了,又花不了幾個錢。

而且東宋農民種地只考慮經濟效益,對於投入大,而產出的白米又不好吃的兩季、三季稻,那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不好吃賣給誰去?

東宋的白米都是一季稻,還是綠色食品,煮出來的飯那叫一個香啊!聞一聞就知道是給帝國主義吃的了。

可是東宋的糧食安全,卻是完全寄托在大周共和國提供的鳥糞和保障海洋貿易的基礎上的。

一旦大周拒絕提供鳥糞,又以海軍封鎖貿易,東宋合眾國立即就會陷入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