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教盛事(第2/2頁)

雖說這錢他其實出的並不多,大頭其實也不是戶部和禮部,連工部出錢也不多。真正出錢的主力,其實是三品以上重臣還有地方大族,尤其是五門七望。

在孔家和狡猾的南方佬搞了首倡之功後,這要是再趕不上吃熱乎的,那就真是要默默地流淚了。

往後要是別人問起,這文宣王廟誰出了力啊,特麽別人一說誰誰誰,然後就有人納悶,五門七望居然沒有參與這文教盛會?

這會不會讓別人以為,自己有藐視聖人的意思?雖然自己實際上沒有,但很快就會有人說有。然後李董就會說,你們這些上品士族,竟然做出這種令朕羞於啟齒的事情,朕要代表天意代表聖人,斃了你們!

再一個,如果文宣王廟這件事情他們沒摻和,到時候李董要是讓孔祭酒這個沒節操沒底線的去搞個《孔子意思是這樣的》一本書,那他們以前解讀子曰詩雲的權力不就被剝奪了?

還怎麽搞智力壟斷事業?

所以說,不管是出於生理還是心理,五門七望都會出錢,而且會出的很大力,絕不加任何特技,保證全是幹貨。

其實從內心上來說,皇帝需要孔子的原因,是因為孔子講禮啊,講禮好啊,講禮底下的知識分子就不搞陰謀叛亂活動,就會琢磨著怎麽跟著君主混,完美。

但皇帝又不怎麽希望讀書人真的就學成了孔聖那樣,因為孔聖除了講禮,他還講拳頭。一米九幾的孔夫子懶得和你廢話的時候,沙包一樣大的拳頭,基本上春秋時期所有知識分子都不是他的對手。

因此皇帝需要走狗們去自我詮釋夫子當年講過的話,原本這項權力,被五門七望這群賤人把持著。

現在,爭奪夫子語錄翻譯權的戰爭,圍繞著文宣王廟,就徹底打響了。

而置身其中的張德,卻根本無所謂皇帝和世家之家的拔河比賽,他只知道,這一波,肯定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