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2/2頁)

總之,要死要死沒死成的杜天王很感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杜天王對二兒子杜荷信心十足,他堅定地相信,只要自己一死,這個兒子一定能夠拉整個家族下水,然後一起死。杜二郎有這個能力,作為杜二郎的爹,杜如晦對此堅信不移。

所以,在老張忙著挖帝國主義墻角,希望廣大權貴階層盡量走向“共和”,當然了,貴族共和還是世家共和還是什麽其他什麽新貴共和,都可以。在這麽一個挖墻腳行徑的同時,杜天王也不是閑著沒事幹的。

家族興盛擴張,杜氏沉浮百幾十年,杜天王連和親叔叔拔刀相向都做過了,還有什麽好怕的?所以,他需要杜氏能夠參與到征遼後續的瓜分狂歡中去,同時又能夠不沾染葷腥,再同時,還能讓皇帝倚重自己的“決斷”。

河北道、定襄都督府、遼東,北地的拼圖就這麽串聯起來。工科狗把登萊、東海加上,稱呼為環渤海經濟圈。

杜天王不知道什麽經濟圈不經濟圈,但他知道幾樣東西,在這一塊地方,因為石城鋼鐵廠,因為大洛泊,因為登萊滄州諸地港灣碼頭,使得這一個地區,不僅僅有便宜廉價的勞力,還有華潤號這等驚人的財貨,以及扔在那裏數十年沒人折騰的土地……

於是,盡管大唐的宰相沒學過經濟學,但他在長安城,也能搞明白萬裏之外的勞動、資本、土地三樣東西的重要性。

當張德還在養傷,擔心著鄭觀音是不是要攀扯他的時候,朝廷又出了決議,赤山以北,大洛泊以東,增設松州;饒樂水以南,遼水以西,增設漠州。二州草場重新編輯造冊,以賞軍士,制度有類永業田。

這個政策對河北道以南的人並沒有吸引力,但是對於河東河套河北早就見識過青料好處的燕趙幽冀之輩來說,不啻為一夜暴富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