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大建出奇跡(第2/2頁)

張德夾了一筷子烤鴨,好一會兒,才點點頭道:“讓慎微前去,自是有把握的。”

“哥哥,當真有治水妙法?!”

“若是有速成之功,誠乃捷徑也!”

“哥哥教我!”

張德笑了笑:“一幫潑才,當是吃喝一般麽?這說是速成之法,亦須民夫數以萬計。論及手段,也不過是老舊成法。只不過,大同小異罷了。”

大同沒問題,關鍵就在這小異上。

在沒有搞出水泥、煉鋼、煉焦、板軌、系統管理以及現場施工熟練工之前,這些都是想想。

最重要的一點,還要能夠讓產業龐大的那些小夥伴們的爹,認可這是一項值得投資的大工程。至少回報率來說,你要是賺個仨瓜倆棗,就是免談。

張德在釣魚台工坊、大河工坊、石城鋼鐵廠,還有幾個煤礦的重要回報,除了生產資料和半工業產品之外,還有一項社科學上的收益。那就是系統化的管理,談不上多麽科學,但比起貞觀年奴隸式的生產工棚,大河工坊首先建立了許多個概念。

比如班制,比如紀律,比如效率,比如歸屬感……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在中央集權封建帝國體制下,帶有一點點二次工業革命後企業生態的原始手工業作坊。

總之,張德現在抽調大河工坊的幾個車間主任和幾十個班長,拿到漢陽的河道工地上去管理民夫上工下班包區包幹,那是除了磨合期,半點問題都沒有。

大型水庫修不起,但漢水以南長江以北的小水庫,還是可以搞一搞的。這種工程量,基本上屬於戰國以前時期的工程水平。

張德這麽做的原因,除了蓄水,更重要的一點,是蓄人。這樣的工程只要抓緊點,一年就能看到效果,兩年就能徹底完善,三年以後就是等著吸引江南道那些跟漢人爭奪資源的獠人過來服軟。而且南北東西匯聚之地,可以遇見的一件事情就是,長安地區的貨物,可以走這裏直接入江,接下來是出海還是如何,都是扳著手指頭算的事情。

當然,張德不能細說的一點就是,按照他的謀算,他是打算在漢陽這個地方,搞一座沒有城墻的手工業、工業以及商業為主導的新城市。

沒有城墻,就不是造反,哪怕生活區生產區的總面積已經超過的長安和洛陽的總和,你睜著眼睛說這是漢陽縣下面的一個鄉,皇帝也是無話可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