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超前的想法

曹憲的這個事業,的確可以算得上千年功業。作為文字學家,曹憲本身在字形考證及訓音上,有著這個時代的權威地位。加上他注《昭明文選》帶來的一系列風潮,可以說,作為一個老師,他把“追溯源流”的個人希望及種族本能,放在一個天才身上,是非常恰當非常合理的。

弗裏德裏希為外甥高斯保駕護航,布特納啟蒙他引導他幫助他,卡爾·威廉·斐迪南掏出了真金白銀,最終成就高斯“數學王子”的榮譽。

作為一條工科狗,老張當然知道數學是解構這個世界的重要且是最重要工具。但問題在於,老張不是數學家,兩輩子加起來的最高成就,也就是一篇材料學博士論文,僅此而已。

所以,張德內心的強烈意願是想要讓李善這個天才成為自己的學生,但是感性冷卻回歸理性,他又不想“誤人子弟”。

斐迪南這個公爵能投資高斯,他這個男爵憑啥不能鼓勵李善?

不就是錢麽?

甲骨研究不是一代人兩代人能解決的,老張上輩子從勝利油田劃水路過的時候,當時碳十四測定一片甲骨的年代是三千七百年前。他現在是沒辦法測碳十四,不過可以幫李善收集足夠多的資料,然後流傳下去。

有他存在的唐朝,落後民族崛起的可能性為零,而只要把“甲骨”的地位拔高到“鐘鼎”的地位,種族源流的追溯本能,必將使得這些歷經千年而不朽的前人痕跡,大規模地延續下去。

他不會和李善提安陽,也不會說什麽殷墟,這世間流傳著多少,就是多少。相較於商周,唐人是後人;相較於貞觀,後人以貞觀為前人。

作為前人,留下看得見遺產的同時,更要留下看不見的遺產。

至於現在麽,他手上幾十萬奴隸、工人、幫閑、仆役,整合人力為曹憲李善師徒二人編撰一本《字典》算得了什麽。

“許君引部首之利,老夫以為善。”

曹憲對部首的總結已經相當完善,並且為了更便利書寫,從草書中摘取了相當大數量的簡化字。他手頭的草稿,是一字多形多解,並且有草書簡化字。只是他一時半會不願意推行,主要問題在於簡繁之別引來的對立。

士族不願用草書簡體字,寒庶用了也是白用,長期來看,一定是簡化字取代繁雜字形。但短期內,甚至三五個皇帝任期內,使用簡化字的寒庶之民,一定無法融入士族階層中去。

所以,曹憲的解決辦法是迂回,他不想激怒現行的士族,使得這“開民智”的技術手段延後。盡管實際上,漢字從誕生開始,一直都在簡化,直到一日射兔三百八的“千古一帝”定下了一個看上去很奇怪的章程……

“大夫字書欲效仿許慎?”

張德有些奇怪,曹憲不大可能跟著前人走,《說文解字》在對隋唐的人來說,已經不夠用了。畢竟隋朝時期的人口,在刨除隱匿的黑戶之後,巔峰都超過了五千萬。語言文字是隨著人口增長而不斷進化的。

“原本老夫想從切韻正音入手。”

這個想法很不錯,不過沒什麽了不起的,眼下現行下洛官話,也就是洛下音,就是得跟著韻書學。可以說對文盲和中下階層來說,完全沒有卵用,這就是士大夫自己玩的把戲。

而且當年定下洛下音,也是南北士族統一的“齷齪心理”,他們瞧不起關隴軍事集團,瞧不起楊堅,覺得楊堅土鱉沒文化,當然後來他們都被打臉了。不過卻也因為種種原因,南方的狂噴用北方方言是有類“胡虜”,北方的怒吼用南方方言是仿佛“蠻夷”。

夷狄胡蠻都不能用,於是就用了洛下音,還帶有一點點追溯漢晉的“歷時優越感”。

這一系列的齷齪事情,曹憲是經歷過的,你說他一個江都人,偏偏跑來學洛下音,這不是糾結麽。

老張更糾結,長孫不叫長孫叫“黨參”,瞧見老陰貨還有大表哥,他就覺得大補。

“不過老夫思慮再三……”曹憲想了想,還是拿出了那塊刻有“盥”字的甲骨,“欲從音訓著手,不拘三墳五典說文解字,擇其字形變化,取一變而為一音。”

說著,怕張德不知道,曹憲比劃了幾個變化,然後定了幾個音。有字母有聲母有韻母,組合起來,就是一個讀音。

相當超前的想法,當年作為石油工人瞎浪的時候,老張曾去過一回印度洋的鉆井平台,和“鼻屎國”的某個工程師打過交道,然後知道他們用的拼音方案是國內的曾經並行的一套方案。

當然後來為了並入國際社會,字母采用了羅馬字母,拋棄了威妥瑪……

曹憲的做法,其實就是更加方便地讓兒童記憶然後學習。這是一個可以推而廣之的系統,可以讓切韻直接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