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老李有章程

前幾年搞大河工坊的時候,很多人還不明白為什麽張德拼著血本無歸,也要搞養殖產業。但經過幾年的折騰,那些跟風開發石灰石、煤、鐵、錫、石英砂等礦產大戶們,也明白了過來,沒有肉,他們那個礦場想要維持下去也是難。

沒有肉,光填糜子進去,人一天就得四五斤,搞不好屁用沒有,就是肚子飽。可要是給肉,一個人一天兩頓每頓二兩,兩百人的小礦,一天要用掉肉五十斤。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斤,一年下來小兩萬斤肉。

一頭土豬也就一百斤出頭,一個小礦一年就要兩百頭豬,哪有那麽多豬?可除了豬肉,其它的雞鴨鵝羊狗,哪個肉價都比豬肉貴幾倍,成本相當的高。

再一個,礦場附近往往人少,村落都是相當罕見,一定範圍內的生豬被買走之後,立刻物以稀為貴,豬肉價格竟然就暴漲,而且是看不到回落的。

從遠處運生豬過來,物流成本貼上,又是價格不低。

於是乎,或多或少,大多數的大礦主,都會學著大河工坊,修建養殖場。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可這也是無奈之舉,不得不為之。

前幾年連續幾場雞瘟豬瘟,幾萬只雞一夜死光都是有的,瘟雞又不能吃,只能燒埋,血虧到了極點。

倒是華潤號的養豬場,尤其是在河北滄州的養豬場,豬瘟是要少不少,對比河南道的養豬大戶,發生家豬疫病的情況,只有原先的一成都不到。

這其中自然是有關鍵,然而華潤號明明白白地讓你看,卻也不懂為什麽……

“我這幾天就要去竟陵上任,漢水附近的廠區,還是要辦個生豬養殖場。”老李在張德這裏吃了一碗面,大排面,豬肉沒有豬肉絳蟲,不怕吃的把幾年前的酸水都吐出來。

“這是好事啊,任內發動民夫修築河道,你總不能就給糧食吧。這幾年百姓日子好過,那點米糧,還真不一定瞧得上。坊市、村裏之間,那些鄉老裏正,要是沒有油水,也不會跟著你這個縣令走。河北的坐地戶,和淮南的坐地戶,其實沒甚分別。”

吸溜!

猛地吸了一口面條,吞咽下去後,老李才拍著肚子把筷子一扔,抄起一根牙簽悠哉悠哉剔牙:“江夏有幾個寒門想要做我幕僚,我還沒答應。”

“答應又何方,寒門攀附你,也是想有個出路。如今流外官日漸重要,糖市令史位卑權重,稍作盤算,萬貫錢財顛倒。朝廷早晚也要重用吏員,你不如先行一步。再者,將來要是還在荊襄一帶經營,這些寒門,就是助力。你要獨立丹陽郡公之外,唯寒門可用,至少,寒門還能識字讀寫,還能走動串聯。若是田間黔首,除非你是要造反,否則用之不爽啊。”

“我想讓他們負責養豬,先去掉點士人習氣。”

“……”

好想法,很有道理。

老張懵逼了一會兒,才道:“你有何盤算?”

“借我幾個臨漳山書院的人,我在竟陵也準備開個學堂,總得有個教化功績。不如一魚兩吃,給朝廷一個交代,給自己一個方便。那些窮酸措大,不是只會仗劍砍人,就是只會念詩作賦,有個屁用。實務經濟,方能於此時立足。上行下效,皇帝有所好,當今天下麽,必定跟從如風。”

這個判斷很精準,眼下貴族圈確實就是如此,隨著大唐的地位越來越趨近於漢朝,使得李董的歷史地位,肯定不低。拍馬屁蔚然成風,雖然還沒有影響到中書門下運作,宰輔們也至多在形式上拍馬屁,但長此以往,驕狂的皇帝怎可能滿足這個層次。

因為中原缺銅,所以稅錢數量前幾年相當的少,只有兩百萬貫左右,但隨著某些銅礦的提前挖掘,以及對外貿易的暴漲,有意無意的,如東瀛兩個銅山,開采出來的銅,幾乎全部通過實物貿易,流入進了唐朝。

這還不包括單道真有針對性的掠奪,這些掠奪來的銅錠,最後在登萊轉一圈,又以賦的形式,進入唐朝財政中。

然後政府將這些銅錠熔融重鑄,又變成了開元通寶,再度發行。

這才有了不算實物稅,光稅錢相較於武德年和貞觀五年之前,直接暴漲十幾倍,達到並超過兩千萬貫。

盡管實際上因為政策空子,少收了大量的稅賦,比如甘蔗田繳納的是豆賦,比如榷場交易沒有抽市稅,比如大河工坊處在懷遠郡王的封地而不必向朝廷繳稅……林林總總加起來,這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目。

只是因為民部官員們力有不逮,也只能讓李皇帝看著眼熱,卻只能通過非法手段來勒索利潤。

“你可有章程?”

“任內章程總歸有的。”老李將牙簽一扔,“做了個三年章程,三年內要做的事情我都算過了,上任後就照著三年章程來做,其余的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