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2/2頁)

見康德旋即平復,史大忠倒是又滿意地點點頭:“如今麽,中國既想修路,又不想修路,你明白?”

此刻說的中國,卻是指太極宮……康德點點頭,道:“有利有弊。”

“是啊,有利有弊,所以,洛陽現在又要新修道路南下至淮水。陛下少不得要問對你這個洛陽坐地戶,到時候,如何回答,你可有章程?”

“這……”

商人並不比地主先進,但有了合適的交通條件,不管是馬車、帆船、弛道、軌道還是其它什麽,他們就突然先進了。地主沒有主動把糧食運動千裏之外的個人意願,但商人計算了成本營收之後,他們就有這樣的意願。

資源調動的多寡,在這一刹那,就分出了勝負,而各自體系中的下層,又逐漸拉開了差距。

幫工一定比農民賺得多,同樣是在這一刹那,幫工的勇氣底氣就超越了農民,盡管還是在那一刹那,他們開始成為一個“無產者”。

普通人感覺不到這種變化,但是作為一個大帝國,貞觀君臣以及大量的儲備精英幹才們,能夠從數據和現實變化中,找到其中的軌跡。

這是那樣的觸手可及,又是那樣的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