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結果論(第2/2頁)

除此之外,房玄齡也不得不承認,如長安、洛陽,因為京洛板軌、京洛弛道的存在,兩京的工商業極為發達,大量的人口是充斥在非農行業中的。尤其是現在的洛陽,周邊地區的田畝,只有極少部分還是攤派到丁口上的小門小戶。

天子腳下的“永業田”,對小門小戶來說,不是大戶的吞並導致名存實亡。而是小門小戶自己,願意將“永業田”掛租出去,然後自己投身到非農行業中謀生。盡管朝廷三令五申要嚴懲私租“永業田”的行為,但這種行為,借口解釋多不勝數,一句“都是朋友過來在地裏幫把手”,便是無懈可擊。

原本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打算整飭一下“土地兼並”,但這一次,天子腳下的土地,豪強勛貴巧取豪奪的少,百姓農戶自己“投獻”的多,如之奈何啊。

這也是為什麽杜如晦感慨看不懂的地方,但是,杜如晦自己也承認,相較於農戶分散到鄉裏市鎮,丁口集中在城池坊市,不管發生什麽,處理起來都是相對集中相對迅速。

福禍相依,好壞參半,但作為宰輔,哪怕是過氣宰輔,杜如晦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居高臨下總攬全局。

他個人覺得,這是好事,盡管他還沒有摸索清楚,為什麽會如此,但好多於壞,優大於劣,那麽此事就可為。

不管這件事情的出發點,可能僅僅是帝王為了滿足個人私欲,但只要結果是好的,作為國家的治理者之一,他的職業素養不問過程,只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