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誘惑力(第2/2頁)

其中考慮,太直白,甚至有些赤裸裸。但馬周是宰輔,不可能不為君主出謀劃策。

“那渤海段呢?”

李董不置可否,反而又提一問。

“可遷扶余、靺鞨民夫入遼西。”

人離鄉賤,一大幫的力工換一個地方,人生地不熟的,想要造反,也得考慮社會根基在不在。

到了陌生地方,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上哪兒刨食上哪兒跑路,這都是要考慮的事情。

“舟船不夠。”

李董並非不懂,直接道,“若是再征發民船商船,東海商路必受重創。”

“北地民船商船不夠,再征揚子江民船商船就是。杭州、福州、建州、泉州、廣州、交州,沿海諸州府在籍民船商船數量極大,倘使嶺南太遠,於扶桑諸港,存船亦有千五百之多。”

馬周腦子活絡,打的主意顯然並非是征發民船。

正所謂“聞弦知雅意”,李董自然曉得馬周意有所指,不過他前幾年就有布局,收買山東幾個“落魄”世族,使得這些“耕讀傳家”行了商賈賤業,民間百姓,多以“皇商”稱呼,可謂“一箭雙雕”。

變成“皇商”的“王下七武海”想要重新洗白上岸,重新和高門巨宦那般衣冠在身,難度系數不比博陵崔氏卷土重來低多少。

“不必急於一時。”

李世民擺擺手,打消了這個誘惑力極大的念頭,從內心出發,他是很樂於這樣幹的。只是真的就掐住“東海商道”,這些漂泊海上的“豪傑”,還真就不用買他大皇帝李世民的賬。

所有東海“豪傑”一起造反,弄死“王下七武海”不敢說不費吹灰之力,但也不會太難。

“且先觀望,朕在此地‘以觀滄海’,朕就不信高句麗余孽當真是無動於衷。”

話音剛落,就猛地聽到一陣號角聲。

“有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