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2/2頁)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是親眼所見福州從一個土鱉小港,一躍成為江東第三大貴金屬交易市場,前後用時五年都沒有。

背後的數字遊戲兩大天王是不管的,他們看到的只有一樣:老子以後只要印印廢紙就行了……

如果他們還是中樞實權宰輔,那肯定要忍住這種誘惑,可現在這不是馬上就要“下崗再就業”了麽,管那許多。

所以房玄齡也懶得跟張德扯有的沒的,意思就一個:你給整個實在的!

老張也沒廢話,就說了:“可經營矩州為西南銅市。”

“銅市?是官營還是民辦?”

“早晚都是官營,不過先來民辦。”

“若如此,怕是官軍不得太多。”

“好說,可招攬武陵蠻為‘土團’,再借調徐州民團。”

房玄齡一聽,頓時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土團”什麽的,說傳來就是“以夷制夷”,給個好聽的名字,“XX校尉”“XX將軍”,完了中央說你那旮旯有個表哥好像“不服王化”,你幫忙鎮壓,幹得漂亮有賞!

要說裝備,“土團”又不是府兵,朝廷發點旗幟那就不錯了,至多就是賞點絹布意思意思。維持“土團”的主要收益,就是戰爭紅利,當然了,規模不大的話,那就是黑吃黑……

至於民團,因為當年“巨野余孽”四處流竄,成立後又裁減的地方聯防隊,散夥之後大多就是回家種地,只有在圓桌前面亮了相拔了劍的,才混到了朝廷的封賞。

可朝廷的封賞,也不過把民團變成了府兵,散夥後還是得種地。

崔弘道玩了點貓膩,但這種年月,無傷大雅。

這光景要是有英雄好漢“志願”進入矩州維護“國家統一”保護“唐朝僑民”,誰也不能說這有什麽錯不是?

再說了,朝廷這兩年可沒少那“戊己校尉”說話,再往前,遍地的“鐵杖廟”。還不興英雄好漢有浪漫的愛國主義情結麽?

只是再怎麽“志願”,錢肯定是要掏的,不過很顯然,房天王可不願意掏錢,倒不是說小氣,而是這事情沾不得,至多給政策給條件,就是不能給錢。

於是房天王就又問老張:“民團錢糧,當如何?”

“房相無須擔憂,民團用度,不若效仿敦煌軍糧故智。”

房玄齡稍作回想,便是想起來,當年敦煌為了囤糧維持西軍不斷進攻的後勤,也算是下了大本錢的。

皇帝修敦煌宮且不說,如今“鹽業產本換軍糧”,也依然是關西鹽商的主要營生。

“依操之之意,莫非是要用銅市獲利來交換?”

“矩州及諸蠻谷地,亦能屯田。只是軍屯到底不如商屯便利,假使有個‘銅業產本’,或是關撲銅錠發賣之類,總能成事。”

房玄齡腦子就過了一遍,便道:“老夫再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