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借風

新的一股“勸學”“辦學”風氣在有心無意之中被吹了起來,盡管朝野上下各等“貴人”對此內心褒貶不一,可因為別處延伸出來的利益,又不得不一起鼓著腮幫子幫忙狂吹。

有些是出於無知或者天真,有些則是無可奈何。

畢竟,大家都是要生活的嘛。

京城六部,別說民部、禮部、吏部這些油水日漸豐滿的衙門,連以往一直就是“旱澇保豐收”的工部,這一回也是聯合都水監、將作監及內府局各有司,幫忙鼓吹“長樂公學”。

沒辦法,這股風起來之後,別處“辦學”推動,就能順利一點。

當然別處“辦學”不可能是在洛陽,京城天子腳下,居行大不易啊,哪兒能跟舊都似的?

“這‘長沙土木學院’……諸君以為如何?”

“湖南這路還要修個一年半載的,不過長沙地去年出入糧賦比貞觀二十年,那是翻了兩番啊。主持運糧的,是都水監的人?”

“數目是這樣的,可見這路,修的好。”

“那為何這土木學院,不放在京城?”

有個郎官開了口,開口就自己給了自己腦袋一巴掌,“倒是糊塗了。”

現如今洛陽想要找塊地蓋個學校,難度系數根本就是十三點2B,洛陽城和長安城不一樣,因為地理原因有些分割,整個城區面積是遠不如長安城的。所以當年長安城裏面,還有人種地,還能稻花香裏說豐年,可在洛陽城,入眼隨便哪塊地,都是滿滿當當嚴嚴實實,根本空不出來。

而且想要圈地,保不齊就是哪個新貴或者新·新貴,這些個人家,有的像滎陽鄭氏,早先就是個老牌世族,徹底不要臉之後上了李皇帝的船,當然有沒有上別的船,外界知道的也不多。

所以工部幫著收拾收拾屋子那是可以的,想要拆房子,門兒也沒有。

“李公可有甚麽想法?”

李大亮從涼州卸任之後,一直就是待崗的狀態,不過李董是個習慣性“廢物利用”的人,就準備讓李大亮將來主持工部事宜。

再說了,李大亮兒子乃是“江北名士”,用起來更方便不是?

“放長沙也沒甚不好的。”

作為當年直接當朝狂噴誰誰誰是“人奸”的老前輩,李大亮素來直接,正坐高椅之上,環視一周然後爽快道,“徐孝德這個人,大家心中都有數,也不消說甚麽雲裏霧裏的裝傻。他現在是‘湖南土木大使’,要是籌建學校,於己於人,都是大有裨益。”

“李公所言甚是。”

不愧是“李大膽”,講話就是粗暴,一眾工部小哥心中都是佩服不已。

“現在建個土木學院,工部現在是需要的,將來更是需要。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掙錢,國朝六部之一反而喝湯吧。好比現在,長安城內‘長樂公學’,只說工程,工部賺的是甚麽錢?那是辛苦錢。保利營造、西秦社、順豐號、魯班社……這些個江湖沉浮的,反而賺了大頭,這如何讓人痛快?”

做官言利是不太好的,但李大亮何止是“李大膽”?他還是李大嘴呢。時代變化,處處言利,在李大亮看來,言利也沒什麽不好的。

年輕時候安撫流民那會兒,李大亮還只是懵懵懂懂,到這把年紀,什麽都能看淡看穿,而且也不怕被人攻訐。

就算有人拿舊年故事說事兒,論嘴炮,他當老子的就算不行,不是還有個兒子麽?有個“狂士”當兒子,論誰開噴都要掂量掂量,自己家祖墳會不會被人墳頭蹦迪。

“李公所言,誠然如此啊。若是‘長樂公學’為工部所得,三五年之內,工部都不必愁惱經費。只可惜,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就是差了些許。”

“噯,倒也不必可惜。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如今籌辦土木學院,也是本部上下大多認可的。只消同心協力,來日可期。”

為了這個“土木學院”,工部內部是統一了調門的,和以往幾個“學堂”不同,這一次是真真正正的工部所屬“專校”。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固然可能還會用到別處的教員,但學校本身主要作用就是給工部輸血。

如今技術崗位日趨增加,舊時經典固然厲害,但也只是科舉之道。就算不是進士,也照樣可以做官,專業技術官僚就不是官了?工部系統內部官員升遷的指標,和其它部門是不一樣的。

尤其是貞觀十五年之後,李董表示人生寂寞如雪,國家社會普遍增加的行業、崗位,都導致了工部技術官僚的擴增。

而且這種新增的崗位,不能是半懂不懂的那種人,舊時全靠經典和幕僚支撐的人才,已經不足以適應這種高強度高節奏的職位,必須是專崗專才,否則連項目進度都看不懂,更遑論項目管理。

也是有這種因素在,所以工部內部對於能夠穩定高效輸血的人才庫是處於日趨饑渴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