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豪門稻草(第2/2頁)

不管是“民心”、財力、物力、人力……中原地方豪族面對皇權,已經由平衡徹底轉向了全面劣勢。

而“科舉”的大力堅持,又進一步瓦解了豪門對教育權知識解釋權的壟斷。衣服新式莊園,尤其是“皇莊”的“小農”,以及除洛陽之外富裕城市的“住戶”,也就是小市民,成為了“科舉”選拔的主力。

皇帝自然而然地,成為這些“科舉”道路上精修之輩的“精神導師”。而又因為某條非法穿越工科狗的亂入,導致貞觀朝的“科舉”選材在畫風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截止貞觀二十二年,“科舉”道路上,受“王學”“新學”影響的青少年,在中舉之後,往往會因王孝通的關系,拿到皇帝中旨禦賜的“進士”證書。

含金量固然不如正牌科舉進士,但是,這就是官場的合格入場券,是成為國朝中流砥柱的資格證。

這種逐漸把地方豪門在政治版圖中弱化邊緣化的手段,也倒逼了中原世族進行改變。倒黴一點的,比如範陽盧氏,垮台之後只能轉為地下,從而在南方經濟巨頭那裏“借殼”,是上市還是重生,就要看自身的修煉,以及那麽一點點微妙的運氣。

並非所有世家豪門,都能夠像瑯琊王氏那樣,垮台之後還能通過一個女人再度迸發出打不死的生命力。

當北地豪門無法進行強化主幹的時候,他們的選擇並不多,在並不多的選擇中,他們選擇了“多點開花”“開枝散葉”的路數。自“大推恩令”通過暴力機關監督以來,北地豪門成立的XX氏XX堂多不勝數,雖然明知道將來分支必然會獨走,但短期之內,也只能指望“同一個祖先”來維系。

這種“脆弱”的聯系,對世家豪門而言,是相當不能夠接受的。只是,李皇帝不駕崩,基本沒有反攻倒算的機會。

直到朝鮮道行軍總管府成立,皇帝“巡狩遼東”之後,還督建平壤宮,接著就是鯨海都督府這個江湖傳說冒出來,然後又是“宣政總制院”的小道消息。真真假假,卻讓北地豪門看到了一個希望。

中國之內不能染指的東西,身在域外,其未可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