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2/2頁)

這些個地上行者實在是不上档次,吹的牛逼再大,大唐還不是把他們摁在地上摩擦?

不夠給力。

“要是能和當年鐵杖廟一般熱鬧,便是妥帖了。”

“怎可能,當年那是‘禮義’之爭,朝堂講禮,江湖稱義。乃是非常時期,豈能復制?”

麥鐵杖封神一事,中央朝廷就是個不反對不支持的態度。當然實際上,就是默認發展。

效果也是斐然,江湖上對朝廷的“忠誠度”大大提高。鐵杖廟後來還延伸出了麥公祠,圍繞這個樸素的“忠義”觀念,社會上的惡性事件顯著降低。

時代是發展的。

吃第一只螃蟹的人肯定比後來吃的要被人記住,麥鐵杖的套路,沒可能放在長孫皇後身上復制。

除非她死了之後,還有人要拿她做文章,但基本上都是後來的皇帝或者外戚才會這麽幹。

“此事還需細細思量。”

“不若前往揚州,詢問‘李狂人’?”

“有理!”

李奉誡在院士們心中的地位極高,而且讓他成為院士的呼聲極高,儼然就是只要“李狂人”成為院士,就是進奏院的扛把子。

實際上也是如此,江左江右江南江北,李奉誡的名聲非常響亮。“門生”更是遍布各行各業的巨頭,諸多會館的當家人,都要賣他一個面子。

以前說李奉誡,那是“李涼州”之子,現在說到李大亮,那必須是“李狂人”之父。就算李大亮現在是工部尚書,那也是差點意思。

揚子江入海口的筆杆子,絕非是浪得虛名。

換別的利益,未必會去請動李奉誡,但事涉地方雄州的對外貿易權,錢袋子厚不厚,地方鄉賢們昂首期盼,掏錢給李奉誡潤筆,根本是不在乎的事情。

不多時,地方個會館的話事人以及淮揚進奏院院士,就聯袂到了揚州,在揚州都督府長史的陪同下,一起前往“李狂人”的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