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工程意義

中原自古以來的基建能力,是不需要進行爭論在各大文明中是不是第一的,因為沒有必要。

哪怕是某條亂入唐朝的工科狗非法穿越之前,漢朝遺存下來的水利工程,還依然非常堅挺地造福後人。

至於戰國時期的各種狂霸酷拽工程,就沒必要出場了。

同樣的,貞觀二十三年唐朝進一步增加的耕地數量,也是圍繞在漢朝的水利工程來逐漸擴張。

僅僅是漢水一線,就包括蕭何堰、高堰、楊鎮堰、五門堰等等一眼看去就能發現其牛逼的堰壩。其中漢朝蕭何督建修築的堰壩就有三四十處,總數量破百,廢棄的同樣破百。

不算雲夢澤西南隋唐新開發的土地,上遊地區在五百年前就增加了優質耕地四十萬畝。

至於張湯督建的褒斜道……是可以跟戰國時期的那些狂霸酷拽工程一較高低的。荊楚大地頭一次輕松把糧食運入長安,就是因為張湯夫子弄出來的這麽個“超級工程”。

“改道治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極為簡單的四個字背後,需要一個集權的中央政府,需要一個動員能力極強的組織,需要一個管理水平極高的團隊,更需要保障整個工程系統運行的制度。

為什麽已經覺得自己“無敵”的李董,心心念念的不是什麽狗屁“天可汗”,而是“功蓋炎漢”?

因為漢朝在全國遺留下來的成千上萬個水利工程,就足夠然後來的君王感覺到絕望。哪怕是程處弼在西域大開殺戒,最終安撫那些可憐蟲的時候,他用的每一滴水,都是從漢朝遺留下來的井渠等水利系統中打上來的。

在剛剛銅鐵混雜的時代就能夠把人口膨脹到五千萬,這不是簡單地靠脫了褲子猛幹就能做到的。

甚至哪怕是“絲綢之路”這條人文氣息濃郁的“商路”,在她身上來的第一發,是漢朝這個猛男。這個猛男不玩了之後,後面的才能排隊上……

自唐建立以來,唯一拿得出手的大型工程,還是為了震懾國內土鱉的大型宮殿群。哪怕把隋朝算上,楊廣這個二逼修的“大運河”,在真正聯絡南北之前,大運河就是個褲衩,僅僅是方便京城人民的日常生活,對於聯絡南北,實際效果乏善可陳。

直到貞觀朝玩了花活,這才把大運河正式向北推進,進入到了徐州境內,乃至貫穿山東。

這才是李皇帝的得意之作,和貫穿山東的新修運河段相比,京洛板軌、兩都弛道以及“環渤海高速公路”,才是拿得出手的“歷史經典”。

至於“圍圩造田”之流,都是弟弟。

有“利國利民”的大型工程,才能算得上“物配其主”,社稷神器捧在手裏,才不會有人覺得違和感十分嚴重。

這些大型工程帶來的好處,絕非僅僅是鞏固皇權加強“中國”,自貞觀五年之後,整個帝國的總人口,應該是摸到了三千萬的邊。漢胡比例大概是在五比一,爆發式的新增人口主要是掠奪,自然人口增長,因為土地產出更多,加上一些地方的政策性扶持,平均每年增加五十萬左右。

在某條非法穿越的工科狗看來,這樣“龐大”的人口,本身就是個超級市場。腐國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其市場人口,不過是百萬級。而短期內不存在內卷,又有全新工具可以擴大帝國有效統治疆域的唐朝,老張自認有生之年看個小火車汙汙汙不成問題。

上網是沒可能了……老張尋思著,臨死之前得給子孫後代下個遺言,只要魂鬥羅出了水下八關,記得燒給他。實在是沒有,獵人完結燒給他也行,獵人沒有……死神小學神也行。

就算是一條唐朝的鹹魚,也是要有點念想的。

帝國的大工程還在持續著,各地只要是能通渠東海南海的州縣,都開始琢磨著搞個碼頭,碼頭搞個軌道,軌道連個礦……

廣州福州建州琢磨著煉鐵,武漢同樣沒有閑著,沔州鄂州南北,都有一個樣板工程要開建,而且是絕對一出場,就能震懾全桌的“硬菜”。

硬的不能再硬,因為它是鋼鐵!

江夏要修一座鋼鐵大橋,而漢陽要鋪上一條長長的鐵軌,兩個工程提前招募了保安,想要偷鐵的老鄉,首先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小命。

“鐵……鐵橋?!”

“鸚鵡洲南那條‘裏河’,聽說是石橋、木橋承重不濟,便要換個鐵做的。”

“誰說的?!石橋如何不濟了!”

“觀察使府。”

“……”

因為水泥、鋼筋的存在,石橋承重能力是不需要擔心的。所以承重不行這個理由,就是扯淡。

內情只有府內一幫工科狗才清楚,張德為了趕走那些聒噪的蒼蠅,加上為了技術儲備,可以說是為將來做打算吧,砸一座鐵橋出來,足夠讓所有人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