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前瞻(第2/2頁)

真正能夠出來的西軍子弟,除了運氣好被敦煌宮挑選入其余各軍為下級軍官,然後上番京城,否則,就只能指望在程處弼那裏有印象。

“入秋之前,本府欲再增鼓勵生產之政事。朝鮮道及東瀛州諸島,凡一丁新添子女一人,可以造冊副本,到港免征若幹關稅……”

說到這裏,杜構頓了頓,“說起來,此事本府也是幾經思量,參考滄州故事。舊年河北入遼州辟田者,凡收攏東北諸特產,可於天津免稅。”

貞觀朝的官僚相對務實,基本上什麽好用就先試試。但要說“永不加賦”這種昏話,他們是想都沒有想過。

比如漠南草場或者大洛泊一帶,你跟當地人說不用再繳納糧賦,開不開心?當地人只會反手給你一巴掌:老子養牛的,本來就不用繳納糧賦,開不開心?

杜構的目的性很強,他大膽猜測,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缺少勞力,一定會出現瘋狂鼓勵生產的大政策。

而且這個大政策的範圍,絕對不會小,甚至很有可能是全域推行。

只是朝廷施政,也要顧及體面,此事首倡是因為張德,當然不要臉一點,說是學習越王勾踐,那也無話可說。

但這點臉皮,還是要的,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但讓朝廷去宣傳武漢,又是萬萬不能,那就只能另起爐灶。

杜構想做的,就是這個爐灶。

而且杜如晦給杜構留有諸多安排,其中一個,就是“開疆拓土”,當然這個“開疆”不是讓杜構帶兵打仗,而是把朝廷到嘴的肥肉,嚼爛了吃下去。

東海宣政院,就是杜構的那只大鐵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