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第2/2頁)

市場、人口、技術、資金的分流,是未來的既定事實。

只是怎麽分流,往哪裏分,又是值得商榷的。

參股“星漢銀行”的各家股東,都有自己的利益述求,比如說房氏,房二公子就希望武漢分流技術人才資金到“南昌地”,然後一口氣擴建南下廣州的官道,萬一可能的話,“漢安線”鐵路工程結束之後,最好修一條南昌到廣州的鐵路。

而對長孫氏來說,蘇州杭州最好一體,然後還要修一條蘇州到上海鎮的鐵路,大大增加出口運力。

海東豪強那就更簡單了,造船、造大船,在東瀛州修港口、碼頭、造船廠,開辦水手學堂、航海學院……

不管哪一個,都需要動用大量資金,還有武漢的先進技術。單打獨鬥的風險極高,而有了“星漢銀行”,等於就是集各家之力於一身,自然就風險大大減低。

外部股東有想法,武漢內部同樣有目標,那就是集中各種資源,一口氣幹死荊襄豪族,而且不給荊襄豪族半點翻身的機會。

雙方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十多年積累下來的恩怨情仇,已經不可能通過簡單的對話就能講和。

離武漢最近的大城市,就是江陵、襄陽,武漢分流資金、技術、市場、人口,這裏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如果不清算荊襄本地豪族,這些資源分流過去,不過是“資敵”,純粹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指望靠談判、收買、恐嚇就能讓荊襄豪族把土地、人口、治權讓出來,無異於癡人說夢。

同樣的,荊襄豪族又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跟武漢的齟齬、小摩擦,常年不斷累積下來的“怨憤”,還有對未來的恐懼,都促使他們只會更瘋狂更殘忍,絕對不會有半點退讓。

因為荊襄退一步,武漢就會進一步,這是顯而易見的。

荊襄豪族不是好鳥,武漢新貴就是好人了?

大哥不笑二哥,烏鴉不笑豬黑。

整個武漢官商集團,以及武漢官商集團的盟友,在此次推動“星漢銀行”的事件中,砸進去的政治、經濟、社會資源,簡直不可想象。

尤其是針對工部拆分,給予了中央朝廷極大的支持。這種政治層面的交換,談判不敢說曠日持久,也不是一兩年就能安排妥當的。

更重要的是,全程還要保密,具體經手之人,都是雙方認可,而且實力絕對不低的巨頭。

薛大鼎脫穎而出,絕非偶然。

交換來“星漢銀行”,以及事實上的“湖北總督”之後,對中央朝廷而言,既能削弱地方老大世族,還能增加南北交流,總體而言,屬於穩賺不賠。

畢竟,到了貞觀二十五年,還想著靠小農來維持皇權統治,可能性有,可行性不大。

除非跟武漢“新貴”們打一場,但這又是雙方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帝國的最高權力和民間的最強勢力開打,得益的,只會是那些盤亙在地方耕地上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大世族。

不管是最高皇權,還是說武漢的官商集團,共同目的都是弄死老大世族,把人口釋放出來,把人才培養成本降低,把挑選社會精英的難度變小。

長期來看,皇權在人才選拔上,人才庫從七八十家老大世族,變成幾千家寒門、土豪,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勝利。

倘若人才庫進一步變成全國幾百萬戶,那更是前無古人的壯舉,做到了這個程度,哪怕有一天皇權衰敗,帝國必須滅亡,但皇族的下場,未必就會有多慘。

臨死之前的李世民,他獲得的功績已經遠超歷朝歷代,所思所想,也從不切實際的“萬世基業”,轉化為更為實惠更為現實的需要。

所以當汝州盈滿沸天的當口,李世民已經能夠預料到,現在荊襄諸地那些個被世家壓制有多殘酷的寒門、庶民,在張德成為“湖北總督”之後,對荊襄諸地世家的報復,就會有多狠辣。

甚至,此時此刻在李世民的案頭,已經準備好了對荊襄各大世家流放地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