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群龍無首(第2/2頁)

至於阿羅本老神父更加簡單粗暴:一切都是主的意志嘛,張使君,你的刀有點快,可別割了頸動脈啊。

給李世民添了一點茶水,老張笑呵呵地說道:“陛下誠乃‘千古一帝’,當真是不摻假的,比秦皇漢武強多了。”

明知道這馬屁很硬,可李董很享受,別人的話說的再漂亮,那都透著一股子假。但眼前這條高大壯碩的江南土狗,言語很隨意,意思卻很誠懇。

能坐而論“道”,自然有對等說話的實力。

“若朕盡起二十萬大軍,可能攻滅武漢?”

“不能。”

老張搖搖頭,“若是十年前……五年前,倒也有幾分成算。如今麽,陛下這二十萬大軍,能擺開來放在漢水兩岸的,也就三五萬人。連營結寨,若是從前,怕不是楊廣東征的規模,小一百萬人塞在這麽一個狹窄逼仄的地界,還不如精兵好用。”

“不錯。你雖不知兵,算賬確實厲害。”

如果打仗就是數人頭,也就沒那麽多屁事了。維持二十萬大軍,貞觀朝初期的末世,後勤最少也要五十萬左右。拖拖拉拉再搞點花頭,底下再弄點油水,這總後勤數量,撐到八十萬都有可能。

然而實際上開打,進入江漢平原這一帶,能讓三五萬人施展開來,就已經是萬幸,屬於天時地利人和都在。

可武漢是三五萬人就能解決的事情嗎?

“一個武漢的‘民團’,遠遠不如一個羽林衛衛士;三個武漢的‘民團’,也會被三個羽林衛追著殺;十個武漢的‘民團’,就能鼓起勇氣和十個羽林衛鬥上一鬥;五十個武漢的‘民團’,敢拼著死人和五十個羽林衛開打;五百個武漢的‘民團’,死了一半也不會怕了五百個羽林衛……”

李世民一愣,看著張德平靜地說著一件似乎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作為沙場宿將,李世民問張德:“武漢的‘民團’,定有敢戰的理由。”

“羽林衛的衛士,為的是功名利祿,皇帝給了俸祿、功名,他們給皇帝賣命,這是交易。東家給錢,泥腿子地裏幹活,這是道理。”

頓了頓,張德繼續說道,“但在武漢的泥腿子,可沒有俸祿、功名可以取。但是,朝廷不能給的,武漢能給,倘使真有武漢傾覆的一天,那如今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以前的武漢佬勇於私鬥,現在的武漢佬,卻不以好勇鬥狠為傲,因為都要忙著賺錢,忙著做工。可如果有人砸了他們的飯碗,搶了他們的錢,那此時不打不鬥,還能有活路嗎?”

“此間道理,無非是‘為誰而戰’四個字。”

李世民連連點頭,“若非你橫空出世,天下匹夫,多是‘各為其主’。”

“不錯。”

老張很是驚詫,他知道李世民是最頂級的帝王,但沒想到他強悍到這種地步。很多東西,別看各路名將名帥在總結什麽什麽兵法,什麽廟算什麽將兵,然而實際上歷朝歷代的泥腿子舉事,固然都失敗了,可動蕩的幾年時間,就足夠把一個文盲農夫,歷練成一個有兩把刷子的“悍將”。

什麽兵法……能打贏就是兵法,會總結會累積經驗就是兵法。

但更高更深入的層面,鮮有名將去探討,或許意識不到,或許意識到了,卻不會去碰觸。

畢竟,帝王不需要去總結什麽兵法。

“為誰而戰”,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是帝王才會去研究的東西。

而在武漢……“帝王”有點多。

“見群龍無首,吉。”

念叨了這麽一句,李世民喝了一口茶,又問張德,“若依君之意,怕是武漢群龍,亦將為新龍所斬。”

老張一臉懵逼:?????

這都是說得啥玩意?聽不懂啊。

李世民似乎並沒有察覺到張德沒有聽懂,反而自言自語道:“也不知怎地,跟你這麽聊上一會,朕亦覺得,一人為君,也無甚意思。人人為君,天下大吉啊。”

“做自己的君王?”

鬼使神差地,老張腦袋裏蹦跶出來這麽一句話,李世民聽了之後,略作思索:“有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