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拒馬城之戰(上)

拒馬河,屬於海河水系中的一個小支流,與另一條唐河在下遊匯聚為大清河,最後又匯入大名鼎鼎的大運河之中,而大運河的最北端則已經落入遼國之手,拒馬河同樣也在遼國境內。

拒馬河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河水即深又寬,馬匹根本無法過河,據說當初契丹人南下時,曾經被這條河擋住了去路,最後還是強征漢人搭建了浮橋這才過河,所以就留下了拒馬河這個名字。

拒馬河與永定河離的很近,兩條河幾乎是平行的,最後也一起流入大運河,兩條河最近的地方不過相距十幾裏,而永定河的北岸就是遼國的獻寶析津府,同時遼國最重要的產糧地,憑借著海河水系的灌溉,再加上河北大平原的肥沃,這裏幾乎供應了遼國過半的糧草,這裏也是遼國強盛的根基之一,如果丟失了這裏,對遼國來說簡直是個毀滅性的打擊。

而在拒馬河靠近永定河的北岸,則有一座拒馬城,這裏本來是自然聚居而成的一座城鎮,後來遼國看中這裏的地形,於是在此設城,城中也駐紮著一支三千人的軍隊。

而在拒馬城南側的拒馬河上,則修建有一座堅固的木橋,這座橋也是南邊去析津府的必經之路,當初李璋出使遼國時,就曾經從這座橋上走過。

值得一提的是,拒馬城沿河而造,當初建城時,拒馬河其實是城南的護城河,拒馬橋本來只是一座吊橋,每晚都可以把橋頭吊起來,這樣敵人進攻時,也根本過不了河。

但是後來隨著澶淵之盟的簽訂,宋遼兩國也多年沒有戰爭,反而彼此間的商業來往十分頻繁,每天都有無數的車馬過河,但區區一座吊橋承重有限,甚至還發生過車輛太重,導致壓塌吊橋的情況。

再加上遼國強勢,大宋一直處於防守的狀態,這也讓遼人根本不擔心大宋的進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拒馬城外的拒馬橋就從吊橋變成了固定的木橋,據說還是請大宋的匠人修建的,畢竟大宋的修橋技術遠勝遼國,比如開封城的汴河上就橫跨數座規模龐大的木橋。

平時白天的時候,拒馬橋上也是人來車往,其中主要都是大宋來遼國的客商,畢竟遼國對大宋的貨物十分依賴,比如茶葉、瓷器、布匹等等,這些都是遼國急需的貨物,根本不愁銷路,而遼國則向大宋出口各種皮貨、山貨等,價格也被壓的很低,可以說遼國對大宋常年處於逆差之中。

不過最近因為遼國的內亂,蕭耨斤雖然不管不顧的從邊境抽調了大批的兵力,但也並非完全沒有防備大宋,而是暫時關閉了國境,大宋那邊的商隊一下子全都進不來了,導致拒馬橋上一下子變得人馬稀少,拒馬城的遼國商販更是全都無所事事。

傍晚時分,拒馬城也早早的關閉城門,至於城外的拒馬橋上也再也見不到半個行人,如果放在往常,哪怕是到了黃昏時分,橋上依然是人來人往,就算是城門關閉了,但橋上與河兩岸也會出現一些做小生意的商販,專門做那些進不了城的商隊生意。

然而現在卻再也見不到往日熱鬧的景象,空蕩蕩的拒馬橋上落滿了鳥雀,橋兩側本來用於收稅的關卡雖然有士卒把守,但這時也一個個都是無精打采的,畢竟沒有人通行,他們也就撈不到油水,而且現在天氣又熱,河邊多蚊蟲,站在河邊一晚上,除了被叮的滿頭包外,再也沒有任何的收獲。

太陽東山了,拒馬橋兩側的燈籠也升了起來,守橋的將士在上半夜還勉強守夜,但是到了下半夜時,卻也開始打起瞌睡來,至於他們背後拒馬城頭上的將士,則更是稀稀拉拉的少了大半,畢竟遼國實在安逸太久了,哪怕被抽調了許多兵力,但大部分人依然沒有任何危機感。

與此同時,拒馬橋南方十裏外,一支數量不多的騎兵正在飛速前行,只是他們的馬蹄上被包裹上棉布,使得飛奔時的聲音下降了很多,但如果離得近的話,依然可以聽到如悶雷般的馬蹄聲。

而在這支騎兵背後的數裏外,則是一支更加龐大的軍隊,這支軍隊中的將士與普通將士不同,他們身著上不著甲胄,武器與與眾不同,僅僅一根長長的鐵管背在背後,如果有見識的人在這裏,肯定能一眼認出這支大軍正是大宋建立不久的火槍軍。

曹俁與呼延守信騎在馬上,指揮著大軍悄悄潛行,拒馬城本來就在宋遼邊境,曹俁他們是昨天下午接到出征的命令,僅僅幾個時辰就來到拒馬城南十數裏外,相信在天亮之前肯定可以殺到城下。

而前面的騎兵也是曹俁派出去的,當初在西北時,曹俁就發現騎兵與火槍軍配合能發揮更大的威力,所以火槍軍中也有騎兵,而且他們的騎兵也裝備有手雷、火槍等火器,上馬是騎兵,下馬就是火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