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仙藥共品皓首懸(一)(第2/3頁)

荒澤附近,有一處土山,山上多黑石。某次大火,山上黑石燃燒數日,伴有煙塵酸澀味道。

原本當地人只是覺得神奇,頗為不解。

那淤澤地的氣泡緣何會燃燒?

那淤澤地種緣何會有鬼影藍火?

那土山上並無草木,只有黑石,緣何會燃燒數日不熄?

是以沛地多有傳言,說南去七十裏,有祝融神跡。夜則火光、晝日但煙。

等傳到沛地後,巫祝們便說此地乃是祝融神跡,需要祭祀。祝融已經不止是大司馬,而是被神化出神格,管理光明和太陽以及火焰。

並說如果不祭祀,可能會引發旱災。

本來就危言聳聽,再加上那土山上燃燒的黑石,加上原本這裏就有祭祀祝融的習慣,又都是些傳說中祝融之後封國的後裔,這樣的神話大有市場。

馬叔說,絕大多數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伴隨著前歲的旱災大荒,這裏的祭祀便日益成為當地最重要的幾件事之一。

人們想要征服自然,可是對於旱災無可奈何,只好寄希望於神話,並祈求祭祀能帶來好收成,且相信神話是真的因為那似乎是唯一可能抵禦旱災的辦法。

這裏不靠近黃河,旁邊還有大澤窪地,在黃河奪淮入海之前,這裏沒有水災只有旱災。所以祭祀水神沒有市場,祭祀火神光明神卻可以年年獲錢數萬。

巫祝們和大族、鄉老都有來往,春秋時代的氏族社會雖然開始解體,可是遺留的習慣仍在。

許多被滅亡小國的貴族們帶著族人遷居此地,多少還有些聯系,他們與巫祝之間自有協議,也需要給庶民做出榜樣。

不信的自然不信,信的則出一部分錢做個樣子,以吸引更多的人奉獻錢財用以祭祀。

得錢之後,再將鄉老、大族的錢還回去,剩余的錢扣除掉祭祀的花銷,眾人按比例分成。每年得錢甚多。

既要祭祀,就要做足樣子。

不但在拿錢這件事上,鄉老大族們要做表率,祭祀給祝融的婢女侍妾也需要做出表率。

大族自有奴隸,也可以花錢購買,每年獻出三兩個。

剩余的,則從平民家中挑選。

若是美麗的便先由男覡調教,待調教完畢後灌以草毒,數日之內不省人事卻也不死不腐,等到祭祀之時便以烈火焚燒,以增加儀式感。

一些故舊小國的禮器、祭祀器也多流傳出來,很多都是平民所難見到的,因而每一次祭祀都會叫人沉迷,覺得很高大上,也相信只有這樣才能不至於出現九日之旱。

數年之間,早已形成規模,也成為當地慣例,吸引了眾多鄉野之民。這些鄉野之民多有隱戶逃亡者,便是孔子過泰山感慨苛政猛於虎的那種人:不需要履行軍事義務和勞役義務,但生存壞境惡劣因而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極弱,也因此最為篤信。

這裏是稻粟文化的交匯地,五月種粟的暫時無事、種稻的還未忙碌,正是個適合祭祀的日子。

早在數天前,便有許多的農夫扶老攜幼、帶著自己好容易積攢的一些錢,帶著路上吃用的粟米飯或是稻米飯,不遠百裏而來,去祭拜那座曾經燃燒數日不絕的土山,以求今年不要有旱災。

天未亮,已經有千余人聚集在那裏。一些村社還自己準備了祭祀。

周朝習慣,肺作為祭祀是上品,需要祭祀犧牲的肺。

再者此月有用櫻桃做祭品的習慣,此時櫻桃名叫含桃,取黃鶯含而食的意思。

櫻桃點綴著動物的肺,或有宰殺牲畜的聲音。那些不省人事的少女們躺在柴草堆中,盛裝打扮,一動不動。

到中午的時候,人已經越來越多,祭祀也已經準備開始。原本那座燃燒的土山已經不再燃燒、偶爾出現的淤澤氣泡燃燒的現象也難得一見。

女巫、男覡們穿著各色服飾,念叨著一些古怪的詞匯,做祭祀前的最後準備。

數千人跪在地上,默默祈求著今年會有一個好年景,不要再出現大旱,不要觸怒祝融火神……

正當眾人虔誠跪拜、等待祭祀開始的時候,幾輛馬車和一群身穿黑色服飾的人從遠處施施然而來。

一些沛邑的人一眼認出了這些人是墨者,因為他們的馬車是雙轅單馬的,很特別。

一些偏遠村社的人也一眼認出了這些人是墨者,背著劍卻穿著短褐,和那些在村社中幫他們蓋房子、賤價售鹽、教他們挖廁所堆糞肥、種古怪農作物的人打扮的一模一樣。

但還是有些區別。

為首的一人年紀很小,穿著一身朱紅色的祝服、大熱天的右手帶著一只皮手套。

身後跟著七個人,也是紅色服飾,端著各種各樣的罐子,後面還牽了一條狗。

這古怪的打扮,讓人驚奇不已,或以為這些人也是來參與祭祀祈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