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爐鐵奇技嚙桑沸(七)(第2/3頁)

此時此刻,這比任何的道理更動聽,也比任何的未來更美好。

人群轟然,民眾們沖到前面,擡起那些墨者,高高地拋起,用這種方式表達著他們的心情。

不遠處的墨者中,一直對適被提名為宣義部部首這件事耿耿的告子,回味著適剛才說的那番話,長嘆一口氣。

若剛才是自己,怕是講不出這兩句話。

或許自己講的會更好聽,會更有道理,但……絕不是民眾最愛聽的話,至少此時不是。

他想,或許,適真的可以點燃民眾的激情,而自己終究還是差了一些。

許久的歡呼後,告子走到墨子身邊,行禮道:“先生,我明白了。”

他沒有說自己明白了什麽,但墨子知道告子明白了什麽,點頭道:“明白就好。”

明白不代表去做,也不代表認同,更不代表徹底心服,明白只是明白。

但對墨子而言,弟子能夠明白這些、能夠解開心中的疑惑,這已經是一種進步。

當人群再一次安靜下來後,適才真正地開始講未來、講道理、將那些墨者的義、將那些鐵器將帶來的改變。

雖然還不知道第一爐鐵的質量如何,但至少弄出了鐵,至少比石頭要強,至少墨者還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改進。

距離春耕還有一段時間,犁鏵頭之類的東西可以先弄出來。

距離秋收還有更長時間,鐮刀鋤頭之類的農具可以慢慢弄出來。

距離熟鐵打造成鐵器再想辦法滲碳成鋼作為兵器,那可能要更久的時間,但現在還有青銅,還有公造鑄這樣的鑄造青銅的大工匠,墨者的許多兵器還可以用青銅代替。

距離熟鐵打成卷再團成長筒,需要的時間或許更長,但不計成本不求近願地嘗試,總會在數年或者幾十年內出現。

而足夠的鐵器,也會讓諸夏的農業生產邁上一個新台階,不只是沛縣的,而是整個九州。

農業是手工業的基礎,適一直這樣認為。

當糧食產量大幅提升、大片荒地被鐵器開墾之後,越來越便宜的糧價會催生出一大批的“變業者”。

這是從管仲齊桓時代就面臨的問題,現在一樣會面對。

獎勵耕戰的法家、與催生手工業市民階層的墨者,已經不再可能融合在一起了。

各國、諸子,將會根據新的形式、新的事物,采取各種不同的變革手段,激發出更多的更激進的思想交鋒……以及農產品提升後,更多的有閑階層。

適和墨者講的一些道理,在石器、銅具、井田的時代,需要苦心思索才能明白。但在鐵器、牛耕、私畝出現後的時代,卻是具象的,可以讓更多人在這個物質基礎上更容易明白。

因為墨者設計的天下,在堯舜大禹的時代,那是行不通的幻想;但在鐵器、牛耕、造紙、火藥等出現的時代,卻出奇地合拍。

適揮舞著手臂,激烈且直白地演講著許多的未來,聚攏著民心,講訴著那些此時稍微能聽懂的道理,推算著鐵器普及之後戰國時代的變化。

而那些聽他講訴的民眾,記憶最深刻的,卻是那些與他們息息相關的一切。

適說,沛縣的民眾,可以憑借草帛的性命牌,前往鄉亭賒買鐵器,和耕牛馬匹一樣可以分數年還清。

民眾很高興,適也很高興,反正鐵器是暴利,而墨者需要的流動資金和黃金,可以從陶邑得到,從外地換取。

只要能夠保證資金周轉,暴利壟斷,那麽沛縣的民眾越早得到鐵器、越早開墾更多鐵器時代才能開墾的土地,墨者的力量也就越壯大。

適說,那些得到獎賞的人,如果願意,可以等在這裏,得到他們的第一批鐵器。

退火需要七八天的時間,除了第一批特殊的工具之外,幾天後鐵範成型,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各種農具。

到時候那些提前完成份額任務的,便可以拿走他麽你的獎勵,高高興興地回到家。

提前完成份額任務的人很高興,墨者很高興,那些沒有完成的也很高興。前者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後者得到了今後的希望,而墨者得到了更多的信任。

適說,第一批拿到外面售賣的鐵器,一定會優先換成耕牛馬匹,希望那些還沒有分到租賃耕牛的什伍,拿到鐵器之後,提前準備好大量的幹草、種植更多的豆科植物,不要等到時候又因為草料準備不足而錯過分牛馬的機會。

適還說,那些沛縣通用的古怪貨幣,是可以買到鐵器的,而且所有的鄉亭今後都會比用銅稍微低一下的價格售賣——降低的價格低於小販商人少量運輸道陶邑的運費價格。

這些問題都是農夫們最急切想要知曉的,也因而他們記得最清晰。

至於適講的那些道理,他們或許聽懂了,或許聽見了但卻忙著幻想未來的美好而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