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革故鼎新策無窮(八)(第2/2頁)

“勸楚人退兵這種事,先生若是認為可以,早在楚人圍城之前就會派人去了,又何必現在?所以這三件事並不包含此事。”

“其一,是讓我觀察楚人營地的動態,可以更為準確地知道楚王、左尹、司馬之類的高官的營帳在什麽位置、記住他們的模樣、防止將來他們更衣而逃。”

“這是咱倆要做的。我一直在觀察楚人營地,而到時領著義師與墨者出擊的還要是你。”

公造冶點頭,嘆息道:“我曾隨先生見過楚王,只是當年的楚王已經死了,這新的楚王還不曾見過。”

適大笑道:“若是這件事做成了,日後誰人不知你公造冶之名?昔年曹沫也是靠著會盟之時劫持齊侯,你若做成,便是萬軍之中俘獲國君,天下好戰之君,誰人還敢把巨子的話不當回事?”

公造冶想到將來若做成之後的場面,心中豪氣頓生,輕拍馬車道:“若做成此事,我便可以去見一個故友,告訴他真正的勇是什麽。”

說完,不自覺地摸了一下臉上的傷疤,適一直想問,但終究還是沒有開口。

此時公造冶既仍不說,他便順著問道:“昔年駱猾厘不知,你以木棍說服,難道你那故友竟不能如此?”

公造冶難得地鄭重搖頭道:“不能夠,此人劍術與我不相上下,勇氣無雙,然而只知小義不知大義。我曾勸過,他只說我若能做出君子之勇,再去與他說話。”

適還未見過公造冶的劍術,但駱猾厘的劍術卻是見過,心中不知天下竟還有這樣的市井人物……非是市井人物,只怕也不能如公造冶所言知小義而不知大義。

公造冶思索一陣,不再提這件事,適又道:“其實剩下兩件事,甚至第一件事,都是為了咱們最終的目的。”

“其二件事,便是想辦法讓楚人相信墨者只願守城,讓楚人放松警惕,不會想到我們準備穿陣攻擊,挾持王公。”

“其三,便是為了想辦法讓楚王的位置更加暴露,或者說夜裏更加方便我們突襲找準方向。”

公造冶想了一下,說道:“我想的目的不止這三點,但實際上卻夾雜不清,真正論起來還是這三點。這件事上,我不如你。”

適笑道:“如此來論,世上豈有全能之人?即便先生,依舊射術不精。但天下事,只要能做到如先生所言人盡其用各尚其才,便可大治。”

公造冶嘆息一聲,問道:“於第三件事,你有多少把握?”

適搖搖頭道:“尚需交談之中知曉楚王的性情,才知把握。只能盡量。”

……

待適等人進入楚軍軍營,早有人前來,倒是也沒有為難眾人,一應禮節俱全。

適跟在公造冶的後面,一切禮節由公造冶應對,自己則暗中觀察楚軍的情況,牢記於心。

楚人對於圍城還是有經驗的,也修築了一些簡單的防止城內偷襲的阻礙,但問題並不大。

有人引領著這些墨者,進入到楚營之後,先行將俘虜交了出去,又趁機宣揚了一波墨者的一些不怎麽激進的道理,楚人礙於情面也因為這些道理並不是那麽激進,也就沒有管。

引導著這些墨者進入到楚王營寨的時候,公造冶回頭看了一眼適,兩人互相點了一下頭,這營寨果然就是當初墨者幫著楚人選擇的地方。

旁邊就是那座高高的木塔,上面正合適作為指揮號令的地方。

巨大的牛皮帳篷外,站著不少持劍勇士,乘廣戰車也在一旁,這時候都是負劍上前,也算是一種對士人的禮儀。

進入帳內,貴族環列,也沒有故意做出驚嚇。

見禮之後,適悄悄看了一眼正位的楚王,三四十歲的年紀,看起來極為精壯。

分賓主坐下後,各有介紹。

適正準備開口的時候,不想楚王先聲奪人,朗聲問道:“傳聞墨者利天下,今日我有一問,不知你們可能解答?”

楚王環顧一圈,緩緩問道:“天下惡乎定?”

有墨者轉述之後,適幾乎是下意識地回道:“定於一!”

墨者內部自有規矩,這一次對答的問題,都是適這個副貳做主,立刻邊有人不假思索地回道:“定於一。”

楚王或許是沒想到墨者會這麽回答,原本還想要說服墨者認同,卻不想墨者直接回了一句定於一,心中暗喜。

於是問道:“既你們認為天下定於一,又為什麽要守城呢?你們一邊說希望利天下、又知道天下定於一,卻又幫著宋人守城。這難道不是一個人喜歡吃甜,卻不吃柘而去吃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