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盟約(第2/2頁)

隨後各個連隊就先回自己的營房,互相熟悉一下。

民間雖有不少退役的厲害人物,可真正厲害的基本都在軍中,這個旅雖然是個架子,可裏面的軍官從上到下,既有學院派也有血火中殺出來的,哪一個提起過去都有些故事。

一鄉之地,要和整合了整個泗上和天下一部分的墨家義師軍中相比,終究是差得遠了。

尤其是泗上尚賢,真正的能人都在體系之內,倒也沒有說那種懷才不遇的人,只有些自以為自己懷才不遇的人。

也就是編入進來的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當年打仗“過於勇敢”,譬如擅自沖鋒、譬如爭奪俘虜和別的連隊打架之類的事,論起來個人勇武的本事那確實是有的,但勝利可不是靠這種人。

若不是總動員,這些人實在沒有機會繼續留在軍中。

第二天清晨,司務長便開始配發一些隨身用品,譬如肥皂、茶葉、豬鬃毛的牙刷、一套軍裝和備用的皮靴。

中午又分發了馬匹,收攏了個人的隨身攜帶的背包,寫上名字後放在倉庫內。

晚上分發了被褥、各個連隊的帳篷,又召開了生活會,選出了各個連隊的士兵委員會,互相之間做了自我介紹。

之後的幾天,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用極為嚴苛的作息時間,力求讓眾人在短時間內將在村社養成的、忘記了的軍中習慣重新找回來。

……

商丘。

墨家剛開始做特別演習動員的時候,足夠級別的墨家人物已經來到了已經被民眾和戴氏控制的商丘。

商丘城內的秩序還算良好,因為墨家作為商丘的無冕之王,對於基層的控制能力使得商丘並不會出現什麽混亂。

鄉裏自治,各地有組織起來的人巡邏,大量有民憤的投機商被警告,戴氏召開的第一次民眾集會就先制定了禁止趁亂囤貨居奇的命令,惟害無罪、再犯則罰。

宮室內的宋公子田也在墨家的人到來之後,立刻明白了自己應該占據的立場。

墨家的人作出了明確的表態,那也是泗上那邊的集體決議:維系宋公的地位不變、保持宋國的獨立,繼續續約非攻盟約,不會侵占宋國的一寸土地,一切以宋國人民的選擇為準,並且保障宋國宮室的穩定,但前提是宋公必須要站在宋國民眾這邊,支持他們的選擇。

宋公明白自己沒有選擇,因為對面告訴他,泗上已經進行了總動員,如今非攻盟約還有效,只要有不義之君想要侵入宋國,泗上一定會履行盟約,敲碎他們的狗頭。

子田還沒見過泗上的總動員,但卻知道五年前泗上就能力抗魏齊聯軍,進軍盧城,隨時可以拿下臨淄。

正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魏國出兵與否還是未知,楚國想要出兵可精華地在南陽和洞庭,和墨家在宋國決戰必然不利。

再說墨家手裏還有一張宋公很害怕的牌,子田很擔心自己不“尊重人民的選擇”,那麽墨家就會讓他沒資格尊重。

田氏能代齊,戴氏憑什麽不能取宋?他不尊重,自然會有人尊重,再說子田也明白,自己也沒能力不尊重,自己的命令能不能出去宮室都是未知,而且平等思潮在宋國泛濫,誰還在意自己這個法理源於天子封的公爵呢。

在墨家的活動下,很快戴氏、宋公和墨家就達成了一致的協議。

由宋公出面,痛斥皇父一族害民之行徑,要求他十日之內立刻返回商丘接受民眾的質詢,民眾有罷免詢政院大尹之權。

如果十日內不來,將視為敵對和叛亂。

宋公會派使者前往各國,說明情況,要求各國不要支持皇父一族,同時“希望”如果皇父一族十日內不回商丘,請求墨家立刻出兵,同時會派使者通知各國請不要接納皇父一族和宋國的其余叛逆。

這邊一邊談著,泗上那邊已經開始了行動,兩個旅已經率先進入了宋國搶占了丹水的重要渡口,正在搭建大軍通行的浮橋。

一些貴族統治力量薄弱的城邑也開始了有組織的暴動,奪取城邑的自治權。

一切基本準備就緒之後,適終於見了已經如同熱鍋上螞蟻的楚王使者,順便一同前來的還有被解救的秦國使者。

與此同時,泗上也派出了使者前往齊國,對齊侯發出鄭重警告:宋地的事,由宋地的人選擇,和齊無關,不要插手,不要管。

順便在莒城邊境地區做了一點試探:幾名假裝迷路的、誤入到齊國那邊的深處、看上去不像是迷路倒像是偵察的斥候、但墨家一口咬定就是迷路了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