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司馬昭之心

到這一天下午的時候,南京城徹底歸於平靜。

皇城的死屍清理幹凈了。

只是遍地的鮮血還依然沒有清洗幹凈,實際上不下一場大雨也很難徹底清洗,只有承天門前因為有楊慶的那幾個水塔所以得到徹底清洗,避免了大明皇城正門前一片血色。

裏面關起門又看不見。

城內的潰兵包括逃跑的李祖述和湯國祚還有郭祚永主動投降,畢竟不投降就真按照謀反算了,那時候他們有鐵券也沒用,而投降後他們的待遇和徐家一樣。

他們三人勒令自盡。

他們想活是絕對不可能的,其他人都死了他們也必須死。

而他們的族人裏面男丁流放,統統扔到海南島開礦,只留下一個男丁南京繼承他們那些傳自李文忠,湯和等開國元勛的爵位,和那些女眷一起生活,不過允許他們每隔三年回家一個月。而財產只保留一座府邸,準確說是一座抄家後的府邸,其他所有財產全部抄沒,房產,商鋪,金銀財寶一個不留,跟據爵位不同每家保留部分田產,公爵五千畝,侯爵三千,伯爵一千,剩下他們所擁有的包括侵占的在內多達數百萬畝的土地,統統收歸皇室。

至於對他們家產的清算那需要很長的時間,反正錦衣衛和太監組成的抄家團已經封閉各府。

這個慢慢清算。

而東寧伯焦夢熊的死屍最後在死屍堆裏找了出來,他祖上是景泰年間駐守寧遠的蒙古將領焦禮,同樣也有英宗復位後賜的鐵券。

勛貴們的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雖然他們還都保留爵位,但也都是找個不大的小孩繼承,然後一堆女人守著這樣一個小孩,在她們保留的府邸內,依靠著朝廷的俸祿和保留的那些土地過日子,衣食肯定無憂,他們的俸祿可都不低,哪怕一個伯爵也一千多石,再加上那些田產養活幾百口人是足夠了,至於權勢那是肯定沒有了,奢靡的生活暫時也別想了,就像個普通地主一樣過日子吧!

至於那些流放昌化的其實遇上大赦也還可以赦免,不過在鐵礦開發走上正軌前他們是肯定別想有這樣好事了,而且前提是他們沒有累死或者病死。

至於鐵礦開發……

話說這時候樹都沒砍光呢!

再說他們回來也就是一幫普通老百姓而已,不會有任何權勢可言了。

不過楊慶還是面臨一個麻煩。

大明的軍事機構癱瘓了。

當然,只是理論上癱瘓了,因為大明軍隊相當於總參謀部的五軍都督府,除了外面那些掛都督名但在外帶兵的軍鎮將領外,負責中樞的所有都督們統統都死光了。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是徐弘基,右都督是朱國弼,剩下那些勛貴也全都是其他四軍的左右都督們,他們幾個加起來構成了大明理論上的統帥機構,全國所有軍隊的管理訓練全都由他們決定,雖然他們都是擺設,就是兵部發個文他們蓋個章轉發一下,但畢竟這是大明的軍事制度啊!

現在五軍都督府一個都督沒了!

“那就精簡一下!”

楊慶很無所謂地說:“五軍都督府加起來足有十個都督,一堆的同知和僉事,這些有什麽用?純粹是浪費銀子,幹脆點恢復祖制設一個大都督就行了!正好這時候都清空了,也不用再多走一步。”

“誰做大都督?”

張國維緊盯著他說道。

“張尚書,誰做大都督難道是我們做臣子的說了算嗎?你們文官難道還想染指軍權?這得監國說了算!”

楊慶義正言辭地說。

張國維很想一口唾沫噴他臉上。

你就說自己想做大都督好了,何必非扯上你那小情人?更何況大都督一設軍權集於一身,雖然調動權仍在兵部,但這個無非坤興公主發個命令而已,若楊慶當大都督,那結果肯定就是兵部變擺設,文官幾百年努力徹底付諸東流。說白了大明文官強武官弱的關鍵就在於軍權在文官手,五軍都督府十個都督成擺設,皇帝的旨意通過內閣到兵部,兵部調動軍隊然後把命令給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傳令各地衛所出兵。但因為各地總督軍務是文官而且有尚方寶劍,所以就算五軍都督府不轉這個命令,文官的總督軍務一樣也可以調動軍隊,調不動就該尚方寶劍出了。

比如倒黴的毛文龍。

這樣內閣,兵部,總督軍務三級文官構成完整的統軍體系,原本應該在這裏面的五軍都督府成了擺設。

但楊慶做大都督就不一樣了。

他只是錦衣衛指揮使是無法給軍隊直接下命令的,哪怕他讓坤興公主按照他的意思下令,那麽內閣和六部六科總督四重文官體系等著阻擊,只要一個程序不過楊慶就幹瞪眼,話說他現在想抓人都必須得刑科給事中簽駕貼呢!

但他做大都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