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 有請下一位受害者

半個月後。

“這就可以了!”

楊慶滿意地看著廈門發來的報告。

廣東咨議局在開了整整五天的會或者說吵了整整五天後,最終選擇了全盤接受他的要求。廣州海關移交總稅務司,水師移交南洋水師,廣東錢莊業納入帝國銀行監管,帝國銀行進入廣東,廣東士紳承購兩百萬元的秦王西征特別國債……

總之全部接受。

而作為交換明軍撤離新安,同樣已經到達韶關開始架炮的明軍也撤回南雄。

至於荷蘭人……

“算了,他們幾萬裏跑來求財也不容易,如果荷蘭東印度公司願意為之前對大明海軍的不理智行為,支付三十萬盾的賠款,那麽香港島依舊允許他們經商居住。不過按照大明的法律他們無權擁有大明土地上的固定資產,所以他們之前建設的港口房屋之類都收回,那裏會單獨成立一個監國的直轄區進行管理。但這些設施都允許他們繼續使用,甚至以後還可以由監國按照他們提出的申請建設更多類似設施,以幫助他們在香港經商,當然,他們需要支付租金,他們同樣也需要依法納稅並遵守大明的法律。”

楊慶慷慨地說。

把荷蘭人趕走是不劃算的。

這些家夥至今仍是大明最大的外貿合作者,大明出口歐洲的貨物一多半是海上馬車夫在轉運,一個允許他們居住經商的貿易港對雙方都有利。

香港島是個很好的選擇。

而且不僅僅是荷蘭人,其他歐洲商人都可以到香港,那裏可以完全變成一座自由港,所有歐洲國家的商船都可以在那裏停泊經商,都可以到那裏居住。而澳門的葡萄牙人一向不歡迎其他國家,當初大明和英國人的沖突就是他們從中搗亂,哪怕葡萄牙政府已經命令他們幫助英國人,澳門本地葡萄牙人仍然陰奉陽違。所以必須在澳門以外單獨建一座自由港,一座真正對歐洲所有國家開放的,那麽香港無疑是最好選擇。

要知道這時候歐洲各國都在踏上到東方的航程。

法國,丹麥,瑞典……

統統都喊出向東方的口號。

這裏面尤其是法國,雖然原本歷史上最早到中國的法國商船是在一六九幾年,但實際上一六六幾年時候法國商人就組織過中國公司。他們的後台資助者,就是這時候法國實權控制著紅衣主教馬薩林,也就是三個火槍手續集裏的大反派。不得不說大仲馬把黎塞留和馬薩林這對可以說法國最傑出宰相黑得喪心病狂,但因為馬薩林病死,再加上中國公司的第一批商船遭遇風暴沉沒,法國到達中國的時間推遲了三十年。

但這一次應該會加速的。

畢竟英國人已經加速,法國人不會落後的,個人資產三千萬裏弗爾的馬薩林不會眼睜睜看著湧入歐洲的茶葉抽空法國的錢袋。

所有歐洲商船都會加速前來。

畢竟原本歷史上他們之所以大幅延後只是因為康麻子的海禁,但現在大明不但沒有海禁,而且敞開懷抱歡迎他們,那麽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商人是不會落後英國與荷蘭的。楊慶得提前給他們準備好一個完全對他們開放的港口……

然後他做地主和房東就行。

歐洲人可以使用這座港口,但居住的房屋,使用的各種設施,統統都是他的,都得給他交租金,同時還得給他交稅,這樣即可以擴大貿易規模又能給他充當奶牛。

這才是最合理的玩法。

當然,南洋水師也要把海軍基地建設到那裏。

香港可是頂級深水港。

南洋水師的戰列艦以後完全可以駐紮在那裏,英國人原本歷史上要那裏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珠江口同樣是要面對泥沙淤積的,澳門的衰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航道泥沙淤積。而香港島不存在這個問題,吃水深的戰列艦完全可以把那裏當母港,大明海軍未來不需要在台灣海峽以北維持戰列艦隊,北邊又沒敵人,只是欺負一下倭國的話,那些巡洋艦就足夠,能夠開來戰列艦的敵人只能是從南海北上的。

香港基地正好堵住進入台灣海峽的大門。

“三十萬少了吧?”

史德威疑惑地說。

幾十萬賠款簡直有辱信國公形象啊!

“不少了,荷蘭人都是很能斤斤計較的,他們一年在東方加起來也就賺幾百萬,北方他們有出島,旁邊有廣州,沿海還有各口岸。他們的確需要香港島,畢竟各口岸對他們有諸多限制,但不是缺香港就不行,要得太多他們幹脆就放棄了,跟他們得細水長流才行!”

楊慶說道。

話說要賠款也是一門學問。

要得太多對方就一拍兩散了,要的太少自己吃虧,必須考慮對方的接受能力,比如一百萬賠款廣東士紳可以咬咬牙接受,三十萬賠款荷蘭人也能咬咬牙接受,但他要找廣東士紳要三百萬,找荷蘭人要一百萬,那人家就不跟他玩了。說到底廣東士紳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韶關虎門兩個要塞要打開也不是那麽容易,同樣荷蘭人也不是說沒有香港就不行了,這兩個數字都是他們能接受的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