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零章 焚書坑儒

李來亨的辭職和先帝最小兒子朱慈煥被封涼王……

呃,的確是涼王。

畢竟西域這個地方特殊,自古就沒有過封王西域的,唯一能與之沾邊的也就涼王了,好歹李世民他老祖宗的西涼也到伊吾了。那時候伊吾是哈密,李家就是在那裏投降北魏,不過不是李世民那支,所以給朱慈煥一個涼王還是勉強能說得過去。

總之這些事情沒人關心。

四民大會都沒有任何意外,痛痛快快地同意了,都扔西域去了,那些四民代表還能不痛快呀?

由不用朝廷給土地。

而他們對定王的藩地劃分同樣也很痛快,女孩陛下這個一奶同胞的弟弟被封到了朔州,原本朔州所轄統統歸定王。反正那裏也沒人,李自成在血洗姜家之後,強行帶走了雁門關外所有人口,之後這片土地被多爾袞送給了蒙古人當牧區。在蒙古各部相繼歸順,並且按照女皇旨意撤到陰山大青山以北各自劃定的牧區後,這一帶就直接變無人區了。只有明軍入駐大同,宣化等幾個主要軍鎮,但人口卻幾乎為零,最多也就是道路沿線有些民兵負責的驛站之類,真正的復耕並沒開始。

沒人喜歡去那裏。

李自成的公社都改成皇莊,人家日子過得舒服呢,誰有閑心去那裏開荒?就算皇莊人口多了需要向外擴大耕種範圍,這時候關中也罷晉中也罷都依然有大量未開墾荒地。

那裏又不是江浙。

江浙因為已經沒得可開墾,必須另外想辦法。

但他們那裏有的是。

過去這些土地價值不大,缺乏灌溉很難有什麽收成,但隨著氣候轉好和玉米地瓜的推廣,這些旱田同樣可以養活人口,有的選擇誰也不會往更北的地方跑。

而河北各地同樣也在土改,完成一個個皇莊化,更不會有移民願意到宣大去,這片地方給人們留下的記憶太深刻,當年大同可是七八兩一石米的,不是被逼無奈,誰喜歡去這些地方居住啊!這種堪稱無人區的地方封多少四民大會都不心疼,別說僅僅一個朔州了,就是把大同府全給朱慈炯也無所謂。

然而……

他們不知道楊慶正在育種的土豆對這些地方意味著什麽。

就這樣女皇的三個兄弟,有兩個獲得封地就藩。

還剩下前任皇帝。

目前的稱號應該是朱庶人。

雖然女皇大赦天下,已經把朱慈烺由罪犯變成刑滿釋放,但依然只是庶民身份,而且也沒真正獲得什麽自由,他暫時還得繼續待在監管他的一處小院子裏,雖然偶爾可以出去走動一下,但問題是誰敢跟他走動?

事實上人們都快把他忘了。

而他計劃中的封地夏威夷還在清理之中……

北洋水師的一支艦隊已經趕去做最後的清理了,雖然因為各種傳染病的折磨,夏威夷各島死亡率超過百分之八十,但畢竟還有百分十幾,這些也是需要武力清場的。好在他們的那些傳染病在大明都屬於常見病,征服過程中不會出現自己人也被放倒這種尷尬的,總之最多再有兩年,朱庶人就可以去當島主了。給他配上幾千士兵和一支小艦隊算監管,剩下的土著就是奴隸,用鞭子抽著幹活什麽時候消耗幹凈拉倒的,總之朱慈烺在夏威夷就可以快快樂樂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了。

而且大明也有了珍珠港。

話說護國公為了自己大舅哥們也算是煞費苦心了,想盡辦法能夠讓他們的余生在養豬中渡過。

當然,沒人管他家的破事。

這時候大明人民都瞪大眼睛,看著他和士紳們的終極決戰呢!

湖廣會館。

“爾農賢侄,此事非只是利益之爭,亦關乎儒家道統!”

一個北方口音的老者,捋著胡子一臉嚴肅地對王夫之說道。

“請鐘元公教誨!”

王夫之畢恭畢敬地低頭說。

這是孫奇逢,北儒宗師。

絕對的大儒。

不過他在清軍占領期間,很聰明的做隱士龜縮老家講學,所以盡管他的學生很多做了大清棟梁,一個個淪為明軍刀下鬼,但他本人卻躲過了漢奸的清算。當然,也是派往北方負責漢奸清算的官員故意忽略,楊慶既然沒有特意點名他,那他們當然要想方設法保護這種北儒的宗室級元老。他在北方儒學的地位幾乎相當於南方的劉宗周,說到底大明目前的文官仍舊都是儒學出身,不可能真正對這種可以說擔負道統傳承的人下手。

這是傳道者。

什麽毀了他們都不能毀的。

王夫之對他也得當尊長對待,實際上後者在儒學中身份比他爹還要尊崇。

“楊慶是儒家否?”

孫奇逢說道。

“不是。”

王夫之很坦誠地回答。

“那麽他對待儒家如何?”

孫奇逢說道。

“這個,不能說好,但也不能說敵視,楊慶是武臣,而且本身很難說信奉什麽,其實他即便是對目前的道教也不能說一家。他重法制,若以此論之,他更像法家,不過也很難說是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