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兩年後(二)

“……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在正屋內,蒙仲盤坐在莊子面前,手捧竹簡高聲誦讀。

而此時,莊子則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弟子。

與兩年前相比,他眼前這位弟子變得高大壯實了許多,雖然年紀尚未到十五,但為人處世,莊子認為卻比尋常的成人還要沉重老成。

當然,這也歸於他莊周的教導。

在所有弟子當中,莊周對蒙仲的要求是最嚴格、最謹慎的,每當這名弟子出現一些誤入歧途的苗頭時,他總會及時將其糾正,就好比兩年前蒙仲曾沾沾自喜於用名家的那些“命題”辯倒了居內的同伴們,當時莊周就用「雞三爪」勸導了蒙仲。

但唯獨有一件事,縱使是他莊周亦無能為力,即蒙仲心中的那份怨恨,關於他兄長蒙伯被滕國君主滕虎所殺的那份恩怨。

事實上,蒙仲事後從來沒有在居內提及過相關的事,但莊子卻清楚,自從蒙仲將其兄蒙伯下葬之後,此子便開始觀閱孫武、吳起、孫臏、司馬穰苴、太公望等人的兵法,並時常與武嬰、蒙虎、蒙遂、華虎等人在居外鍛煉身體,鍛煉武藝,顯然是準備著有朝一日為其兄長報仇。

曾經莊子亦想過去阻止,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

因為莊子很清楚,除非蒙仲自己看淡此事,放下仇恨,否則無論是誰,都無法化解這名弟子心中的那份恨意。

雖說有違莊子以往的準則,但他還是在暗地裏希望宋國盡早攻滅滕國,殺死滕虎。

畢竟只有滕虎死去,蒙仲才能徹底從這段仇恨中解脫。

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包括莊子都沒有想到,滕國那小小的國家,竟然接二連三地擋下了宋國的攻勢,雖說在這件事的背後,未必沒有齊國、魯國暗助滕國,但即便如此亦不能否認,滕氏一族在滕國確實得民心,得到滕國上下的擁護與支持。

“夫子?夫子?”

就在莊子恍惚走神之際,他聽到了蒙仲的喚聲。

原來蒙仲已經將《逍遙遊》這片著作誦讀了一遍,卻發現莊子看著自己出神,於是便輕聲呼喚。

面對著蒙仲有些困惑的目光,莊子點了點頭,提筆在竹牌上寫下了「逍遙」二字,詢問蒙仲能否理解《逍遙遊》中的“逍遙意境”。

從十歲起,蒙仲就在莊子身邊學習,且深得後者真傳,傳授道、名兩家的思想,這距今已有整整四年,不誇張地說,道家、名家兩家的思想,蒙仲都已融會貫通。

但問題就在於,道家的思想跟其他學術不同,懂不懂是一回事,是否能得到相應的個人體會,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好比這篇《逍遙遊》,其實莊子已經點明了至高境界的逍遙,即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蒙仲當然能理解其中含義,但這並不能助他真正領悟其中的本質。

因為他達不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PS:說實話,作者不認為人有誰能達到的,道家的思想實在是太理想化了,這已經不是要教出聖人的地步了,而是要教出比聖人更高層次的……實在不知該怎麽形容。】

單單「無己」,蒙仲就做不到。

所謂的無己,即是從精神上超脫一切自然和社會的限制,泯滅物與我的對立,把自己消融與天地萬物之中而臻於道我合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地。

而蒙仲想要為兄長蒙伯報仇的這份堅持,實則就是過度的親情對他的束縛,是“不自由”的,唯有內心放下仇恨,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這些道理,其實蒙仲也都明白,只是他做不到。

見蒙仲低下頭,有意避開了自己的勸道,莊子默然嘆了口氣。

『一步一步來吧。』

他暗暗想道。

當日黃昏前,蒙仲告別了莊子、莊伯與莊內的其余同伴,騎著毛驢灰灰返回鄉邑。

回到鄉邑,回到自己家院子,蒙仲將毛驢栓在院內的柱子上,然後找了些豆子喂這頭伴隨了他兩年的驢子。

此時就聽到院內響起一個清脆的女聲:“阿兄,是阿兄嗎?”

蒙仲擡頭一瞧,便看到正屋的門口立著一個與他年紀相仿的女孩,於是他便應道:“是阿嬿啊,啊,是我,娘在屋裏麽?”

“嗯,娘在屋內歇息呢,方才我瞧了瞧,好似是睡熟了。”

女孩點點頭,噔噔跑了過來。

這名女孩,即是兩年前葛氏帶著蒙仲去拜祭族人時,那名抱著雙膝縮在角落內的女孩,蒙嬿。

因為可憐她家裏的情況,又考慮到自己長子蒙伯已亡,而此子蒙仲又因為在莊子身邊學習而長期不在身邊,葛氏在征詢了蒙嬿的意見後,向宗族提出了收此子為養女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