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劇變的形勢(第3/4頁)

聽了惠盎的話,仇赫一下子就聽出了弦外之音,他擡頭詢問惠盎道:“惠大夫的意思是,希望在下前往趙國,去探探趙國的口風?”

惠盎還沒有開口,就聽宋王偃在旁說道:“寡人叫李史與你一道前往,你二人想辦法見到趙國的新君,向其陳述利益,另外,亦要盡量與趙成、李兌拉攏關系,若是趙成、李兌二人趁機提出什麽要求,只要那些要求並不過分,你都可以答應下來……仇赫,這件事由你負責最為合適,你意下如何?”

仇赫沉默不語。

不得不說,仇赫一直很清楚他在宋國的地位。

別看他在宋國乃是高高在上的國相,但說到底,他是趙主父派來的遣臣,為了是溝通趙宋兩國的聯系,調和兩國的利害糾紛,可如今趙主父一死,趙宋兩國的關系岌岌可危,那麽他在宋國,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價值——他跟惠盎,是完全不同的。

倘若他仇赫想要保住宋相的職位,那麽就必須按照宋王偃的吩咐前往趙國,想辦法穩固趙宋之盟,否則,失去價值的他,注定將失去在宋國的地位與權力。

說白了,這是他無法拒絕的。

“臣……盡力而為。”

拱了拱手,仇赫滿臉憂愁地接下了這樁差事,旋即頗有些魂不守舍地離開了大殿。

仇赫離開後不久,宋王偃又與惠盎簡單談論了幾句有關於“新盟國”的事——畢竟,萬一趙宋兩國的盟約守不住了,那麽,宋國就必須找到另外的盟國,聯手對抗齊國。

而事實上,宋國除了趙國以外,與秦國亦是盟友,但問題是秦國距離中原太遠,秦宋兩國之間隔著三晉,此前趙主父還在時,趙國可以作為連同秦宋兩國的橋梁,但如今趙主父不再了,萬一趙國倒向齊國,切斷了秦宋兩國的關系,那麽秦國這個盟國,說實話還真幫不上宋國什麽忙——最多只能通過對三晉施壓的方式來幫助宋國,而無法直接出兵幫助宋國對抗齊國,因為三晉不可能讓秦國踏足中原。

因此,倘若宋國注定要失去趙國這個盟國,那麽他們必須在魏、韓、楚三國之中,再找到一個願意與宋國聯盟的國家,聯手對抗齊國。

不得不說,這件事難度很大。

首先說魏韓兩國,之所以要將魏韓兩國捆綁起來介紹,那是因為隨著趙國的崛起,魏韓兩國西邊受到秦國威脅,北邊受到趙國威脅,不得不聯合起來,因此在很多時候,魏韓兩國都是同進同退,以免被個個擊破。

而魏韓兩國之間的盟約,則是以魏國為主,作為三晉中的老牌強國,魏國的實力其實已經被趙國所趕超了,但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當今之上,排除掉秦、齊、趙這三個最強大的國家以外,排在第四的那肯定就是魏國,而並非楚國。

但麻煩的是,魏國與齊國的關系,一直都是藕斷絲連、眉來眼去,當年張儀還在世時,魏國不得已只能屈服於秦國,但張儀早就過世,魏國再次與齊國締結了盟約——雖然這份盟約其實也並非有多麽牢固,但至少是一份盟約,宋國想要說服魏國聯合對抗齊國,說實話不是那麽容易。

韓國沒什麽好說的,只能與魏國抱團抗拒秦國、趙國、齊國,它與魏國的關系是合則並存、分則必亡,倘若魏國拒絕與宋國結盟,韓國絕不會無視魏國的態度與宋國結盟。

說完魏韓兩國再說楚國,楚國與宋國、齊國接壤,其實是最能直接幫助宋國的國家,但問題是,自楚懷王被張儀欺騙,以“六裏地”就斷絕了與齊國的結盟關系後,楚國的國運便一落萬丈,先是在報復秦國的戰爭被秦國擊敗,戰死近十萬軍隊,隨後又被秦國趁機進攻,連帶著魏韓兩國亦趁機進攻楚國,導致楚國頻頻戰敗失地,最終,就連親自前往秦國乞和的楚懷王,亦因為被秦國扣押而死在秦國。

而如今繼位的楚王熊橫,便是楚懷王的兒子,據說那是一個昏庸荒淫的君主,明明秦國咄咄逼人,屢屢攻占楚國的城池,可楚王熊橫卻不思進取,每日混跡於酒色與美人之間,毫不聽取國內賢臣「屈原」等人的勸諫。

此時的楚國,暫且不提楚國因為「楚懷王死於秦國」一事與秦國結下了難解的國仇,使得很多楚人提及秦國便恨地咬牙切齒,因此宋國很難將秦國、楚國擺在同一個陣營中,即便可以,此時的楚國也無力幫助宋國對抗齊國。

這正是刨除掉秦、齊、趙這三個最強大國家之後,卻是魏國位居第四而不是楚國的原因——楚國衰弱地太厲害了,再也不是曾經稱霸中原的那個楚國了。

至於地處中原東北的燕國為何不在宋王偃與惠盎的考慮之內,原因很簡單,因為燕國太弱了,別說齊國,就算宋國都有能力使其臣服,這樣弱小的國家根本幫不上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