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抵達逼陽

四月二十六日,蒙仲帶著樂毅、蒙虎二人前往薛邑戰場,準備協助太子戴武抵擋齊國的軍隊。

他原本依舊打算走「沛縣——南湖——滕縣——薛邑」這條路,畢竟宋國當初為了攻伐滕國時,曾修繕了從彭城直達沛縣的官道,因此路況最為通暢便利。

數日後,蒙仲、樂毅、蒙虎三人騎著戰馬沿泗水旁官道堪堪抵達「留縣」,正準備在城內歇息一宿便立刻趕往沛縣,卻不曾想在當晚,驛館的士卒卻領著一名信使前來請見蒙仲,蒙仲一問之下才知道,那名信使竟是他義兄惠盎派來的。

“蒙軍將,這是惠大夫命小人連夜送到您手中的。”那名信使從懷中取出一份竹簡,恭敬地遞給蒙仲。

他之所以稱呼蒙仲為軍將,那是因為前幾日當蒙仲離開彭城前,宋王偃暫時授予了蒙仲一個行司馬的職務。

“有勞了。”

在謝過之後,蒙仲接過竹簡將其打開,僅粗略掃了兩眼,眉頭便深深皺了起來。

而此時,樂毅已將那名信使送離屋外,在回身關上房門後,卻看到蒙仲凝視著手中的竹簡雙眉緊皺,遂好奇問道:“怎麽回事?莫非薛邑那邊戰況不利?”

“唔。”蒙仲招招手將樂毅、蒙虎二人聚到屋內的矮桌旁,然後在將竹簡平鋪在矮桌上,皺著眉頭說道:“這是一份抄錄的前線戰報,應該是由太子戴武所寫……據戰報中所言,齊國軍隊此番來勢洶洶,進攻的速度頗為迅猛,太子戴武初戰於齊軍廝殺於荒野,不幸被齊軍所敗,隨後太子退守靖郭城,不曾想齊軍兇猛攻城,以至於短短幾日間便丟了城池。眼下,太子戴武兵分兩路,由軍司馬景敾率一軍兵力退守滕縣,而太子則與戴不勝、戴盈之兩位軍司馬退守「逼陽」,試圖以「滕縣——南湖(微山湖)——逼陽」這條防線,抵擋齊國軍隊的進一步進犯。”

說到這裏,蒙仲將竹簡翻了過來,只見竹簡的背面簡單繪有一份地圖,上面標注著滕縣、薛邑、南湖、逼陽、彭城等幾處的大概位置。

從這份簡單的地圖中不難看出,「逼陽」位於整個南湖的東南角,距離彭城僅百余裏地,若是這座城池被齊軍占領,齊國的軍隊便可直接攻入宋國的王都腹地,毫不誇張地說這是非常兇險的局面。

而惠盎派人連日送來這份竹簡,想來也是為了提醒蒙仲等人薛邑已經失陷,讓他們改道前往逼陽。

於是次日,蒙仲、樂毅、蒙虎三人只能原路返回,向東南繞過整個南湖,然後迂回向東北而行,前往逼陽。

逼陽縣,其實就是在近三百年前覆亡的逼陽國領土,是「晉楚爭霸」期間的犧牲品之一。

約是在二百八十年前,晉國的君主晉悼公以霸主的身份,邀請魯襄公、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吳王等十二國的君主,商討聯盟討伐楚國的大事。

期間,晉國的大將「荀偃(智氏)」,他認為逼陽國親近楚國,應當率先予以占領,以此打通聯盟軍討伐楚國的道路。

起初晉國的主將「荀罃(智氏)」不同意,認為逼陽雖然城小、但頗為堅固,若聯盟軍前往征討,勝則勝之不武,敗則被天下恥笑。

但由於荀偃的堅持,最後整整十三國的聯盟軍,還是殺到了逼陽城下,將整座城池包圍了起來。

面對十三國多達幾十萬的聯盟軍,逼陽君率領國內臣民死守城池,竟憑彈丸之地,阻擋了幾十萬聯盟軍長達二十四日之久,且絲毫沒有露出城池將被攻破的疲態。

在這種情況下,當初堅持攻伐逼陽國的大將荀偃、「士匄(gaì,晉國範氏)」二人居然首先動搖了,向主將荀罃建議撤退,惹地荀罃勃然大怒,下令荀偃、士匄二人親自率軍攻城,若七日內不能攻破逼陽城,則全部斬首。

在荀罃的嚴令下,聯盟軍再次組織攻城,期間,荀偃、士匄二人身先士卒殺上城頭,終於在第五日攻破逼陽城。

是的,在十三國聯盟軍多達幾十萬的軍隊面前,逼陽國僅憑彈丸之地與相差懸殊的兵力,竟死守了整整二十九日,雖然最終還是難以避免被攻破城池的命運,但不可否認這是一項叫人驚嘆的壯舉。

事後有關於逼陽國的歸屬問題,晉國當然優先考慮贈予他最可靠的盟國宋國。

值得一提的是,晉悼公起初打算將逼陽國贈送於宋國大夫「向戎」作為封邑,但向戎堅決不受,於是晉悼公便贈予宋公,至此逼陽這座堅城便成為了宋國的領土,在後來幾次晉國組織聯盟軍討伐楚國的期間,宋國始終扼守著這座堅城,替晉國扼守著聯盟軍討伐楚國的這條通道。

因此,太子戴武在兵敗後退守逼陽,其實也是一招不錯的選擇,畢竟逼陽城雖然小,但自古以來就以堅固著稱,齊國短時間內想要攻克這片土地,也不是那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