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蒙仲與田章(二)

由於田章主動下令全軍後撤至二十裏營,使麾下齊軍駐地與逼陽城的距離增漲到了整整二十裏,這使得蒙仲亦不敢貿然夜襲齊軍。

畢竟跟兩軍相距十裏時的情況不同,整整二十裏地的距離,蒙仲無法把握他夜襲齊軍的途中會發生什麽變故,終歸對面的齊軍主帥乃是天下聞名的匡章,亦是迄今為止唯一擊敗強秦、攻破函谷關的名將,因此縱使是蒙仲,亦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宋軍放棄夜襲齊軍,而齊軍那邊,田章又覺得夜襲城防堅固的逼陽城毫無意義,因此宋齊兩軍暫時進入了僵持階段,直到齊軍徹底建成那座二十裏營,雙方都沒有發生戰爭。

五月十八日,見己方的營寨已經落成,田章決定嘗試對逼陽城用兵。

前文就曾說過,逼陽城雖小,但在兩百八十余年前,逼陽國的君主曾憑這座彈丸之城與絕對弱勢的兵力,抵擋住以晉國為首的十三國軍隊長達一月之久,最後還是十三國聯盟軍一方憑借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奮力攻城,這才攻破了這座城池。

隨後待晉悼公將逼陽贈予宋國之後,宋國亦替晉國牢牢把持著逼陽這個攻伐楚國的要道,派人在逼陽城增固城墻,以至於在此之後的逼陽城,比之先前更為堅固,難以攻克。

對付這類堅城,一般會采用三種方法。

其一誘敵,即誘使城內的守軍出城,趁機殲滅其一部分兵力,這可以大大助漲攻城方的勝算。

其二便是圍城,率十倍於城內守軍的軍隊,四面圍住這座城池,斷其柴薪、水源、糧食,短則半月長則數月,孤城必破!

其三,也就是最常見的策略,即不惜傷亡強攻城池,就像兩百八十余年前的十三國聯盟軍那樣。

而田章作為戎馬一生的名將,首選當然是以計誘敵,只是他沒想到宋軍當中有人識破了他的計策。

至於圍城,他暫時辦不到,畢竟為了兵不血刃拿下另外一座堅城「滕城」,他的副將田敬早已分兵率領八萬軍隊前往滕地,這使得田章麾下暫時只有七萬人,且其中兩萬人還被他留在薛邑駐守,安撫邑民、震懾宵小,在這種情況下,他拿什麽去包圍逼陽?

畢竟逼陽的宋軍雖然兵力不如齊軍,但好歹也有近三萬兵力,且宋國必然會源源不斷派兵趕來相助,說不定一個月之後,逼陽一帶的宋軍就能達到五萬人,徹底與田章麾下的軍隊持平——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包圍逼陽,只是延誤戰機、坐視宋國的援軍抵達而已。

因此在權衡利弊之後,田章決定嘗試進攻逼陽城看看,看看這座堅城是否如傳聞所言的那般難以攻陷。

順便嘛,也可以找找逼陽城的破綻。

然而要進攻逼陽城,就必須先端掉戴不勝、戴盈之二人在逼陽城西北角與東北角建立的兩座營寨——姑且就成為西營與東營——最起碼得攻陷其中一座城池,否則,待齊軍進攻逼陽城的北側城墻時,就極有可能遭到戴不勝與戴盈之二人的夾擊,使攻城的齊軍陷入不利的局面。

至於究竟選擇攻打戴不勝、亦或是戴盈之所在的營寨,這倒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田章在想了想後,還是決定攻打戴不勝的西營,原因就在於戴不勝麾下軍隊的作戰方式很多時候徒有匹夫之勇,說不定能從此人身上打開局面,相比較之下,戴盈之就不像戴不勝那般沖動,比較難以引誘上鉤。

五月十八日的上午,田章留下五千齊軍守衛二十裏營,帶著田觸、田達等將領,率領四萬五千齊軍,徐徐來到逼陽城下,準備對逼陽城西北角的戴不勝營展開攻勢。

在下令攻營之前,田章召來田觸、田達二將,囑咐他們道:“我攻戴不勝的營寨,逼陽城內的太子戴武,以及東北角的戴盈之,或會率軍援救,你二人見機行事。”

期間,他著重叮囑田觸道:“若逼陽城內的宋軍出城救援,務必要拖住這支宋軍,使其無法回歸城內……此地的宋軍在薛邑接連吃了兩場敗仗,若不能借助逼陽城墻的優勢,必然會被我軍所擊敗!”

“遵令!”

田觸點點頭,表示自己已經領會了田章的意思。

囑咐完畢,田章當即下令一名叫做「鄒習」的將領率軍攻打戴不勝的營寨。

戴不勝的營寨,其營柵高不過兩丈,且又是木質結構,遠不如逼陽城堅固,因此別看齊軍也沒有攜帶什麽攻城器械,只是帶著一些長梯,但憑借著兵力上的優勢,倒也足以對營地的宋軍造成足夠的威脅。

只見在陣陣鼓聲之中,一名名齊軍士卒扛著長梯迅速沖到宋軍西營外,將長梯架在營柵上,奮力向上攀爬。

雖說守城的宋軍亦借助弓弩奮力射擊,試圖擊退前來進攻的齊軍,但營寨終歸不是城池,無論是營門門墻上方可以站人的位置,還是營內的崗哨箭塔,都無法與真正的城池相提並論,這就導致宋軍中很大一部分弓弩手們無法站到有利位置攻擊進犯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