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再會田文(一)

五日後,即十一月初三,告別了宋雷的蒙仲一行人,終於在風雪與嚴寒中抵達了魏國的王都,大梁。

看著面前那座巍峨的城池,蒙仲的腦海中想起了前幾日宋雷所告訴他的,有關於魏國的歷史。

倘若說秦趙兩國是具有霸主潛質的國家,那麽魏國,便是真正實現過稱霸中原、且稱霸期限長達百年之久的國家,自周國衰弱、諸侯並起至今,只有兩個國家做到「百年稱霸」,一個是晉國,還有一個,便是這魏國。

魏國,生於晉國,在當年晉國衰敗之後,魏、趙、韓三個家族擊敗了晉國內其余幾個家族,聯手瓜分了舊日霸主晉國的疆土。

在三家分晉的最初,魏、趙、韓三國的實力與國土基本上是相差無幾的,但為何後來是魏國稱霸中原,而不是趙韓兩國,只能說這是時運使然。

首先,「三家分晉」是一段長達近五十年的晉國內亂,這件事的起因,乃是因為晉國當時最強大的家族「智氏」,其家主「智伯瑤」仗著自己家族的強大,要求其余晉國士卿家族割讓土地給他智氏。

對於這種敲詐行為,魏、韓兩家都選擇的屈服,唯獨趙氏家主「趙襄子趙毋恤」頭鐵,認為那是祖上傳下來的家業,豈可交給智氏?因此死活不肯割讓土地。

智伯瑤大怒,便拉著魏、韓兩家,進攻趙氏,三家聯軍一度攻占了趙氏幾乎全部的領地,一直打到趙氏最後的一座城池「晉陽(太原)」。

然而,就在智伯瑤即將覆亡趙氏時,魏、韓兩家當時的家主「魏桓子魏駒」與「韓康子韓虎」,恐懼智氏在覆亡趙氏後會掉過頭來吞並他們兩家,於是便聯合趙襄子,裏應外合聯手擊敗了智氏的軍隊,繼而趁機反攻智氏的領地,將智伯瑤全家二百余口人全部殺死,且三方聯手瓜分了智氏的領地。

得知此事後,晉國當時的君主晉出公大怒,向齊魯兩國借兵討伐魏、趙、韓三家,於是,魏、趙、韓三家索性先下手為強,攻擊晉王室,逼得晉出公逃亡,半途病死於途中。

正所謂開弓無有回頭箭,既然已作出了欺君犯上的行為,魏、趙、韓三家索性就徹底丟掉了晉國臣子的身份,聯合起來攻擊晉國其余家族。

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裏,魏駒、趙毋恤、韓虎三人老邁,將家主傳給兒孫,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徹底擊敗其余士卿家族,徹底瓜分了晉國,實力強大到讓周王室都不敢忽視,只能冊封那時候三家的家主魏斯、趙籍、韓虔三人為諸侯,使魏、趙、韓三家由此正式成為諸侯國。

至於魏國在立國初期為何能一馬絕塵,拋下趙韓兩國一舉成為天下霸主,這主要有幾個原因。

先說趙氏的原因,趙氏在此期間爆發了內亂:趙毋恤想傳位給他兄長趙伯魯的孫子趙浣,此舉引起了他兒子趙嘉的不滿,導致趙嘉起兵叛亂。

這場內亂,讓趙氏元氣大傷,使得中山國趁機擺脫了魏趙兩家的控制。【PS:這些趙國篇有,這裏就不解釋了。】

再說韓國,韓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靠近西邊的秦國,在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這三代君主時還好,直到秦獻公繼位後,秦國開始向中原進兵,首當其沖的便是魏韓兩國——更要命的是,秦獻公是得到魏國支持才坐上了秦國君主的位置,因此秦國的主要進攻目標就成為了韓國。

待等秦獻公過世,秦孝公繼位,一個叫做衛鞅的男人從魏國前往秦國,在秦國施行了商鞅變法,使得秦國變得更加強盛,進攻中原的力度也因此變得更強。

不誇張地說,在戰國先期,正是韓國替中原諸國擋住了一心向中原擴張的秦國,且因此元氣大傷,以至於原本與魏、趙兩國實力不相上下的韓國,不到一百年工夫,就衰弱到了幾乎與宋王偃時代的宋國平起平坐的地步,愧對“三晉之一”的稱譽。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趙、韓兩國自身的隱患,但魏國之所以能在初期稱霸中原,憑借的可不是趙、韓兩國的衰弱,而是自身的變法圖強。

在三晉立國的初期,趙氏因為內亂變得衰弱,但韓國尚未變弱——此時的秦國還不強,當時的三晉還是頗為團結的,幾度聯合對外擴張,比如攻打鄭國。

然而這幾次聯合出兵,趙國因為地處河北,幾乎撈不到什麽好處——縱使分到土地也只是一塊飛地,根本派不上用處,於是幾次下來,趙國非但沒撈到什麽利益,反而因此變得更加衰弱,很快就與魏韓兩國分道揚鑣,自顧自去攻打中山國、代地、林胡。

但魏韓兩國,則因為這幾次對外擴張迅速增強實力,且在此期間,魏國當代君主魏文侯魏斯,重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李悝、吳起、樂羊等人,富國強兵、開辟疆土,向西攻占了秦國的河西,向北越國趙國覆亡了中山國(中山第一次被滅),向東擊敗齊國,向南擊敗了,一躍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