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追擊

『想不到,他竟會對我說那樣的話……』

在撤離的時候,蒙仲心下忍不住想道。

他怎麽也沒想到,白起竟然會勸說他投奔秦國,而且是在那樣的時機。

他原以為白起當時喊住他,是準備說一番“我饒不了你”、“咱們沒完”這種狠話,記得當時他還準備反唇嘲笑一番,可沒想到,白起喊住他的目的,竟然是為了招降他,而且看態度似乎還挺誠懇的,這也使得蒙仲當時不知該如何回覆,以至於最終什麽都沒有表示,帶著部卒離開了。

『投奔秦國……麽?』

回想起白起勸說他的話,蒙仲仿佛感覺有幾分好笑,微微搖了搖頭。

不可否認,如今的秦國確實很強大,強大到儼然已是西垂的霸主,縱使魏韓兩國抱團取暖,在秦國面前仍是勝少敗多,但據蒙仲當年聽其義兄田章所言,秦國卻並非是什麽好去處。

想想衛鞅、張儀、魏章、甘茂等人的下場,這些位都是為秦國立下了赫赫功勛的名臣、賢相,若沒有這些人,恐怕秦國仍是像楚國那樣被中原各國所看不起的國家,可這些人的下場又是如何?

再者,秦國的政令亦過於嚴苛,雖說宋國的君主宋王偃多被世人——實則是被齊國罵做桀紂再世,可事實上,宋國的政律遠遠趕不上秦國嚴苛,且宋國發動對外戰爭的次數,也遠遠及不上秦國。

因此總的來說,秦國只是一個次要選擇,只有在魏國等中原國家混不下去,才會選擇投奔秦國。

衛鞅是這樣,曾經是公叔痤座下門客的他,當意識到自己無法受魏惠王重視的情況下,遂投奔秦國;張儀是在遊說諸國失敗的情況下,受其師兄蘇秦激勵,繼而投奔秦國;魏章是因為在魏國無法得到重用,遂投奔秦國。

在這四人當中,唯一的例外的甘茂,則是受到了張儀與樗裏疾的推薦,前後為秦惠王、秦武王所器重,但後來因為與向壽、樗裏疾等人產生了矛盾,黯然離開了秦國。

這些名臣賢相的下場讓蒙仲覺得,秦國的人情味很淡,可能你前一秒還是位極人臣,後一秒就是被舉國通緝,商君衛鞅就是最佳的例子,他的出現,使原本並不算強大的秦國,迅速趕超中原各國,可最終,這位賢臣,這位在傳聞中,秦孝公有意將國君之位讓給他的賢臣,最終卻落得個死後五馬分屍的下場。

由此可見,投奔秦國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並非是最佳的選擇。

至少就現如今的蒙仲而言,他就不做這方面的想法,畢竟秦國的律令嚴苛是一方面,而他在秦國並無人脈,則是另外一方面。

在中原各國這邊,蒙仲幾乎在各國都有相當可觀的人脈。

在燕國,燕王昭曾對他親近有加,且如今在燕國身居高位的劇辛、樂毅,前者是他的舊日同僚,後者則是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在趙國,他與趙王何仍有幾絲感情在,且前趙相肥義的兒子肥幼、陽文君趙豹的侄子趙賁,皆與他關系不錯。

在齊國,有他義兄田章。

在魏國,有段幹寅、田黯、公羊平以及整個西河儒家。

在韓國,有暴鳶、公仲侈。

在楚國,有屈原、莊辛。

更別說在宋國,從宋王偃到太子戴武,到他擔任宋國國相的義兄惠盎,還有戴不勝、戴盈之、景敾等軍司馬,皆與他關系不淺。

擺著這些人脈在,他蒙仲哪裏不可去?非要投奔毫無人脈的秦國?

這正是當時蒙仲覺得這事有些好笑的原因。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不打算投奔秦國,但白起提起此事還是讓他頗感意外。

他原以為白起多半會對他恨之入骨——仔細想想,其實就連蒙仲也覺得白起應該這樣,但出人意料的是,白起卻似乎對他並無幾分恨意。

『……看來這是個怪人。』

蒙仲心下暗暗想道。

此時,有身邊的魏卒打斷了蒙仲的思緒:“軍將,接下來咱們該怎麽辦?”

聽聞此言,蒙仲遂將白起的事暫時拋之腦後,在壓壓手示意身後諸魏卒稍安勿躁後,聚精會神地關注著四周的動靜。

據他所見,白起並沒有興師動眾地派人四下搜查他,此刻城內的秦楚聯軍,正迅速向城外撤退。

甚至於,若仔細傾聽,他隱約還能聽到遠處秦軍士卒的聲音。

“白帥有令,城內各軍立刻撤離城外……城內的魏卒?不,現在沒時間去搜查那些魏卒,立刻出城,且隨時做好與魏軍作戰的準備,這是命令!”

在聽到這些聲音後,蒙仲心下暗道:不愧是白起!

平心而論,此番白起中計,說白了,只是白起不舍得放棄完好無損的方城與城內充足的柴薪,想賭一下結果賭輸了而已,這沒什麽好細說的,並且也不是什麽丟人的事,就算換做蒙仲處在白起的立場上,他也會選擇賭一賭,因為一旦賭贏了,就能讓缺少輜重的秦楚聯軍得到可以過冬的城池與足夠的柴火,減少秦楚兩軍的士卒在冬季因寒冷而凍斃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