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聯趙之策

約大半個時辰後,惠盎與蒙仲離開了王宮。

臨上馬車返回驛館時,惠盎笑著對蒙仲說道:“你看,無需擔心什麽。”

蒙仲苦笑兩聲,同時也暗暗佩服眼前這位義兄。

這不,在這位義兄的出色口才下,魏王遫再次賜予了他蒙仲一片封邑,還封他為郾城君,而關鍵在於,惠盎還讓秦國為此背了鍋,使討封的行為有理有據,對此蒙仲只能表示,這位義兄不愧是從二十幾歲就當上宋國國相的逸才,這種手段伎倆信手拈來,而且絲毫也不突兀。

這不,在他倆告辭的時候,魏王遫對待惠盎的態度比之之前更加熱切,只因為惠盎表示宋國會堅定地站在魏國這邊。

“多謝兄長。”蒙仲由衷地拱手謝道。

見此,惠盎哈哈大笑,拍拍蒙仲臂膀笑著說道:“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客套?更何況,此番愚兄最多只是一個說客,真正幫你討到封爵的,另有其人。”

說著,他眨了眨眼睛。

蒙仲當然知道惠盎指的是誰,無非就是宋國的君主宋王偃。

沒有宋王偃在這件事背後推波助瀾,哪怕惠盎說破嘴皮子也沒用,畢竟魏王遫真正顧忌的,還是宋王偃的態度。

見蒙仲神色有異,惠盎也不為難,笑著說道:“行了,不必如此。大王原本就不指望你會因此感謝他,況且,大王也不需要你當面感謝,他這麽做,只是覺得你乃我宋國的忠良……”

這話倒也不是惠盎胡謅,畢竟宋王偃心高氣傲,除非蒙仲心甘情願、滿心誠意地向他道謝,否則,倘若蒙仲心不甘、情不願,只是出於禮數才前往表示謝意,反而會遭到宋王偃的呵斥。

君主的想法,往往難以推測,更何況是像宋王偃那種介乎於明君與暴君之間的君主,幾乎很難揣測這類人的想法。

對於這類君主,遵從本心即可,越是誠實越能得到這類君主的喜愛,相反,倘若是一味的阿諛奉承,當年被宋王偃隨手殺死的唐鞅,就是一個很好的反例。

步上馬車,趁著返回驛館的途中,蒙仲問惠盎道:“兄長,接下來你有何打算?去趙國,還是就此回宋國?”

惠盎捋著胡須想了想,說道:“趙國……還是由魏國先出面吧,在魏國出面之後,我宋國再派使者前往趙國。”

蒙仲恍然地點了點頭。

為了針對來自秦齊互帝的威脅,他們準備組成魏、趙、宋、韓四國聯盟,趙國的態度姑且不論,但在魏、宋、韓三國內,魏國肯定是當之無愧的盟長,因此拉攏趙國這件事,理當由魏國出面。

待回到驛館後,蒙仲便驚訝地看到田黯正坐在驛館的堂屋內。

他驚訝地上前見禮:“田叔,您怎麽在這裏?”

此時田黯也已注意到了蒙仲,故意責怪道:“既然回到大梁,何以卻在驛館落腳呀?”

蒙仲正要解釋,卻見田黯擺擺手,笑著說道:“好了好了,與你開個玩笑而已,我此來是受你段幹叔之托,邀你到其府上赴宴……”

說罷,他轉頭看向惠盎,笑著說道:“惠相,別來無恙。”

惠盎微微一笑,拱手拜道:“惠盎拜見田先生。”

此時蒙仲也明白過來了,笑著拆穿田黯道:“田叔,我就奇怪你怎麽親自前來,原來是來邀請我義兄的……”

可不是嘛,按理來說邀請蒙仲要府上赴宴,段幹一族只會讓與蒙仲同輩的段幹崇出面,而不是作為叔父輩的田黯親自出馬,這跟看不看重蒙仲沒關系,只是禮數問題——哪有長輩去迎晚輩的道理?

但要邀請惠盎,那就大不相同了,畢竟惠盎身份尊貴,跟段幹氏一族、跟田黯的關系也不如蒙仲關系密切,因此田黯才親自出面。

被蒙仲拆穿了來意,田黯也不在意,哈哈大笑。

也是,彼此都是自己人,也沒有什麽好在意的。

而就當蒙仲、惠盎在田黯的指引下前往段幹氏的府上時,魏王遫仍在與國相田文在宮殿內商議著。

就像惠盎所認為的,在秦齊互帝這件威脅面前,魏王遫早已經將被宋國脅迫冊封蒙仲的不快給拋到了腦後,此刻正與田文商議著拉攏趙國的事宜。

而在這件事上,田文亦表現地頗為積極。

這也難怪,畢竟在田文的憎恨名單上,當年使他在趙國顏面大損的蒙仲,最多只能排在第三位,這第一位與第二位,恰恰正是秦國與齊國。

如今種種跡象表明,秦國與齊國這兩個仇敵居然要聯合起來,田文豈能坐以待斃?

想到這裏,田文對魏王遫說道:“大王,可立刻派人召回大司馬,使趙國獨恨於秦國……”

他指的,正是秦國與他魏國聯手脅迫趙國罷免奉陽君李兌的這件事。

在脅迫趙國罷免奉陽君李兌的這件事上,魏國起初與秦國的態度是一致的,畢竟奉陽君李兌與齊國親近,倘若任由其繼續坐在趙國國相的位置上,這對於秦魏兩國皆是一種危害,因此,趁著如今魏將翟章與秦將白起兵臨邯鄲城下,秦魏兩國都想著趁機搞掉奉陽君李兌,各憑本事扶持一位親善他們兩國的趙人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