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義渠

……

就像翟章在魏王遫面前所言,蒙仲有自己的判斷。

他之所以被暴鳶所勸說,並非是因為像暴鳶所說的那樣,即意識到他魏韓兩國必須趁著五國伐秦的機會重創秦國,而是他確確實實地從這個冒險的行為中,看到了戰勝秦國的希望。

否則,縱使他認為暴鳶的觀點正確,也會迫於危險而放棄。

而在蒙仲所看到的希望中,他聯軍的騎兵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騎兵,至少就目前主流的騎兵而言,其實並不怎麽適合作為戰場上的主力軍,頂多就是協助主力軍迎擊敵軍,比如在適當時候出現,偷襲敵軍本陣,以達到出奇制勝的作用,但論正面作戰能力,騎兵幾乎是無法沖垮緊密的步卒陣型的。

但在戰略層次上,騎兵的作用則數倍放大,比如前一陣子,蒙仲派蒙虎、華虎二人率四千方城騎兵潛至秦國腹地,前後偷襲了桃林、柏谷等城池,搶在秦國秋收之前燒毀了華崤之地近十座城池城外的農田,這直接導致駐軍在前線的秦軍陷入了缺糧的窘迫,逼得秦軍主帥白起與副將司馬錯只能後撤,且一口氣後撤了兩百余裏。

僅僅四千名方城騎兵,輕輕松松就做到了二十余萬聯軍需要付出極大代價才能達到的目的,由此可見騎兵在戰略層次上能起到的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在後續討伐秦國的戰爭中,蒙仲難免也對他聯軍的騎兵抱持極高的期待,他打算將戰場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即他二十余萬聯軍與白起、司馬錯、華陽君羋戎等人率領的秦軍正面交戰;而在另外一個層次,他則打算叫方城騎兵、包括奉陽君李兌麾下的趙國騎兵,深入秦國腹地去破壞。

比如摧毀秦國的農田設施、偷襲秦國的糧倉、截斷秦軍的糧道,總而言之,就是要讓秦國無法專心致志地抗擊聯軍,順便從內部、從根本上削弱秦國。

這個策略,暴鳶得知後亦是連連稱贊,但他們沒有想到的,就在他們決定采取這項策略後僅僅只過了半個月,他們所在的戰場周邊,就出現了一支數量龐大的敵方騎兵。

據負責打探敵情的騎兵送回消息,這支敵方的騎兵,他們基本上都手持著鐵質的刀劍、穿戴著皮質的甲胄,但同時,這些人也會在脖子上懸掛用野獸牙齒串成的掛鏈,在皮甲外再披一件由野獸皮毛制成的大氅,或者幹脆就是動物皮毛的披風。

怎麽說呢,這支騎兵乍一看非常奇怪,仿佛同時兼具中原與外族兩種文化,可既不全然像中原人,也不全然像外族。

因為覺得奇怪,蒙仲便將竇興、魏青二人喚到帳內,詢問他們是否聽說過有這樣一群人。

結果在聽完描述後,竇興當即就回答道:“郾城君,此乃義渠國的騎兵。”

“義渠國?隱約好似聽說過……”蒙仲摸了摸下巴回憶道。

見蒙仲似乎並不是很清楚義渠國的事,竇興與魏青二將也不感到奇怪,別說蒙仲是宋人出身,接觸草原異族的機會少——哪怕蒙仲曾在趙國居住過一段時間,他所接觸的,也只是被中原文化所同化的那些異族人。

比如,白狄族出身的前趙國國相肥義,樓煩出身的樓緩,匈奴出身的仇赫,等等等等。

但竇興、魏青二人作為魏國的老將,他們卻知道義渠國一些事。

義渠,相傳是商國前西方羌族的一支,他們最初於周王室的前身——姬姓部落常發生戰亂,直到因為北方狄人的關系,姬姓部落南遷至岐山。

商國末期,紂王敗德,西伯侯姬昌想要推翻商朝的統治,便聽取姜太公的建議,拉攏商國治下大大小小數百諸侯部落,因為距離關系,義渠成為周國拉攏的最早那批諸侯部落。

從那時起,義渠與周國的關系便逐漸親密起來,且那時義渠亦通過周國學習中原文化。

周武王滅商之後,義渠首先臣服周國,得到諸侯身份,成為周國治下的數百諸侯之一,直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為博美人一笑而戲耍前來諸侯,才有了後來犬戎叛周、兵破鎬京而天下諸侯不救,導致周國幾乎滅國。

而義渠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宣布脫離周王室的統治,效仿中原建立國家。

隨後,為了趁周國影響力衰弱而加緊壯大,義渠開始了漫長的對外征戰,也就是在這段時間,義渠與同樣抱有這個目的的秦國對上了,雙方為了擴充領土、強大自身,而展開了漫長的對立與征戰。

“原來如此。”

聽竇興講述完有關於義渠的來歷,蒙仲這才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之余,他驚訝地問竇興道:“竇司馬為何知曉的這般清楚?”

聽到這話,竇興故作不高興地說道:“難道在郾城君眼裏,竇某便是不好讀書的莽夫麽?”